時代周報記者 陸玲 發自北京
6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股權投資基金發展論壇上,作為會議主持人的方風雷心情大好。而前一天,其秘書還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方總不會出席此次會議。當時代周報記者問起,方風雷笑著說,最近的確太忙,今天是被臨時抓過來的。
問起厚樸基金接盤建行股份,方風雷謙虛地稱,這是個Private。 面對時代周報記者的追問,方風雷說,你去問何小鋒Private 是什么意思吧。
一同參加論壇的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何小鋒告訴記者,Private即私下的交易,跟政府無關。像KKR、百仕通所做的類似案例,在美國比比皆是。這也說明PE的投資開始多元化,而且PE也變得越來越靈活。
1952年出生的方風雷下過鄉,入過伍,“文革”后考上中山大學成為七七屆學生,畢業后被分配到河南省外經貿廳。上世紀90年代初,方從經貿委南下,在建行旗下的海南銀泰科貿公司任職,因獲現國務院副總理、時任建設銀行行長的王岐山之賞識,方向雷應邀北上,參與組建首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中金。
1995年,中金公司掛牌成立,時任建設銀行行長的王岐山任中金公司董事長,方風雷任副總裁。彼時,方風雷已經過不惑之年,才真正開始了叱咤風云的投行生活。
據《華爾街日報》前駐京記者麥健陸在其著述《同床異夢》中描述:“中金的建行員工都對方風雷十分敬畏,所有人都聽從他的話,他則事無巨細一手掌控。”盡管掛著副總裁的頭銜,方風雷卻是中金事實上的“老板”。
1997年,中金公司在“老板”的帶領下促成了中國電信(后更名為中國移動)的上市。不怎么諳熟英文的方風雷卻用最短的時間溝通了所有的環節。中國移動的成功上市拉開了國內大型企業香港上市的序幕,也是中金的重要開端。
在短暫執掌中國銀行以及中國工商銀行的香港投行子公司之后,方風雷促成了一筆具有開創意義的交易—為高盛進入中國打開了大門。這筆交易也奠定了方風雷作為終極交易撮合者的名氣。當時《紐約時報》稱方風雷為“ rainmaker(造雨人)”。指其可呼風喚雨,創造時勢。
高盛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鮑爾森為何選擇較富爭議的方風雷?很大程度上源于一個基本的判斷:方是一個能夠創造局面的人。
2007年,隨著中國政府開始推動本土私人股本基金的發展,方風雷與畢馬威中國前任中國及香港主席何潮輝,以及高盛前資深銀行家王忠信等人合作創辦了厚樸資本。次年,在市場低迷的狀況下,厚樸仍然募得了25億美元的投資,“其認可程度可見一斑”。
《華爾街日報》刊載相關文章稱:高盛集團很少向其他機構經營的私人資本運營基金投資,此次入股厚樸基金實屬罕見。“這么做反映出高盛對方風雷經營能力的堅定信心”。而離開高盛后,還能保持這樣一種合作關系,此舉則確定了方風雷作為中國最聰明操盤手的地位。
接盤建行股份這一中國股權投資史上單筆最大交易后,業內人士紛紛揣測:基于方風雷如此強大的胃口和早年建行工作背景,或許下一次見到他的身影,會是在央企重組的大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