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港股 > 匯豐天量配股攪動香江 > 正文
文匯報報道,U盤實施以來,不時發生有異于正常時段價位(即“嘜價”)的大手成交,許多散戶對于有人愿以遠高于正常時段的價位入貨,或以遠低于正常時段的價位沽貨,常感不解。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嘜價”活動,其實與衍生工具市場有關,大戶在U盤高價入貨或低價出貨,旨在影響衍生工具的價格,表面高買低沽有違常理,背后是在“食大茶飯”。
大戶旨在影響衍生工具
事實上,現時每日的期貨及期權成交合約逾43萬張,但場外的期權合約數目遠超此數,投資者學會會長譚紹興指出,單是銀行開出的場外期權合約,成交已經是場內的一半,若計及全球各個金融機構及“私下對賭”的場外期權合約和相關衍生工具,每日成交可能是場內的十倍,非常驚人。由于該些合約是以股份的收市價結算,所以“舞高弄低”港股的收市價,實在很必要。
他直言,港交所的股票期權產品項目不夠豐富,例如場外熱炒的A50(2823)期權,港交所就無此產品,此外,期權金太高也令資金轉炒外圍,但最致命的原因,是大戶若在港交所場內“落盤”,便會被人“捉到路”,買賣策略便變得不靈活。
匯控受襲喚醒監管機構
身兼港交所上市委員的僑豐金融行政總裁許照指出,匯控(0005)被“質低”股價令監管機構醒覺,若不暫停機制,可能會出現其它問題。事件反映大戶及對沖基金“玩出火”及“不知進退”。他說,若采用舊有計價機制,即使給予大戶基金10分鐘,對方亦無法把股價由37元,拉跌至33元,因為匯控為大型藍籌股,在本港有不少捧場者,每個價位均有投資者排隊,因此在舊制下,將不可能發生同類的事件。
他續指,紐約雖有采取收市競價時段機制,但因散戶較少參與當地市場,故有關機制令大戶基金受惠的問題并不顯現,但本港及亞洲市場的散戶眾多,故監管機構須顧及散戶利益及感受。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