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港股 > 中資銀行H股遭外資股東大規模拋售 > 正文
投資者報(記者艾經緯)套現高達320.06億港元——歲末年初,外資機構在香港市場掀起聯袂減持中資銀行H股旋風,短短半個月里,共減持107.78億中資銀行H股,在已解禁的股份中,除交行沒有被匯豐套現外,其余都遭減持。
一時間,市場風聲鶴唳。
外資機構此種群體性行為究竟是套現自救,還是看空中國銀行業的前景,或是搶在銀行股大小非解禁前出逃?《投資者報》采訪多位分析師和學者后發現,在諸多拆解外資減持銀行H股原因的版本背后,陰謀論最為盛行。
外資機構聯袂減持
2008年的最后一天,H股市場的中資銀行股開始遭遇外資機構連續大規模拋售。這使得中資銀行H股這一在港股市場中一直較為抗跌的品種新年伊始出現了明顯的轉變,該板塊A股對H股溢價率大幅攀升。
2008年12月31日,瑞士銀行(UBS)拋空其持有了三年、占中行總股本1.33%的33.78億股中國銀行H股,套現8.08億美元,并由此拉開外資機構減持中資銀行板塊的序幕。
此后的1月2日,摩根大通以14.52港元的每股平均價,減持了244.6萬股招商銀行H股,套現3552萬元,減持后持股比例由18.02%減至17.92%。
1月7日,美國銀行以每股3.92港元的價格拋售了建設銀行56.2億股H股,持股比例由19.13%減至16.6%,減持價格較當日收盤價4.45元折價11.9%,凈賺10億美元。
1月8日,李嘉誠基金會以每股1.98至2.03港元的價格向投資者配售中行H股,套現約5.24億美元。
1月12日,未來資產環球投資公司減持招商銀行H股252.1萬股,每股平均價13.694港元,持股量由7.08%減至6.99%。而僅僅在13天前,2008年12月31日,未來資產環球投資曾增持招商銀行H股473.55萬股。
1月14日,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將其被鎖定持有41個月的中國銀行108.1億股,以1.71港元每股的價格盡數沽出,套現約24億美元。當天,中行H股15分鐘內近200億港元的超級成交額震驚港交所。
拆解套現自救論
外資銀行的集中減持,讓市場中充斥著套現自救論、前景看空論、搶先出逃論,當然也不乏陰謀論。
持套現自救論者認為,這一系列減持事件是次貸危機的直接后果,諸多外資銀行因自身資金緊張而急需回收流動性。
1月16日,美國銀行發布財報,2008年第四季度該行爆出17年來首次季度虧損,虧損額達17.9億美元。同日,美國政府宣布向美國銀行再注資200億美元,并為該行價值1180億美元的資產提供擔保,旨在幫助該行順利完成對美林證券的收購。此前,政府已向該行注資250億美元。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