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他還表示,當時以低價進入中國銀行業的外資銀行,現在股權到期后已獲得豐厚的溢價收益。這又是其減持的一大動力。
上述宏源證券分析師也表示,外資行到期套現的沖動非常之大,“能賣則賣”。他解釋說,由于受監管層的限制,當時外資行想踏入中國金融業只能通過入股中資銀行的形式。而現在,相關管制已有相當的放松,比如東亞、花旗都已經在國內開展了分行業務,獨立經營人民幣業務。
一位銀行分析師還補充到,在過去幾年所謂的戰略合作中,中資銀行和外資合作者幾乎都以各種不愉快的原因難以推進甚至告終。這也或許將成為其拋售的另一原因。
“當初美洲銀行入股建行,曾有過關于信用卡方面的承諾。但由于美洲銀行也是以零售銀行為主要業務,后來為了避免同業競爭,建行的信用卡一直沒有讓美洲銀行插手。而中行的情況也是如此,蘇格蘭皇家銀行雖然入股,但是并沒有給中行帶來什么明顯的改變。甚至外界根本就不知道這些銀行有外資銀行的股權。”這位銀行分析師解釋道。
不過,據媒體報道,上述部分外資投資者在不同場合表達了不會減持的意愿。美國銀行新聞發言人斯蒂克勒就表示,會繼續持有在建設銀行中的大部分股份。蘇格蘭皇家銀行也表示,盡管面臨資金困難,仍無意減持中行股份。
記者昨日聯系外資持股即將“解禁”的浦發銀行,浦發銀行董秘表示,至今都沒有接到花旗銀行方面的減持通知,“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的”。
分析人士對此表示,雖然外資行方面此前表態會繼續持有中資銀行股份,但是市場是瞬息萬變的,并不排除外資行會改變初衷套現獲利的可能。
王保倫還認為,為了保證在中資銀行的股東地位,預計外資行減持的幅度不會很大。而目前歐美市場更是萎靡不振,外資行反而可能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