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泰富的這個外匯合約可以分解成兩種障礙期權組合,一種是向上敲出的看漲期權(Up-and-Out Call);另一種是向上敲出的看跌期權(Up-and-Out Put)。從障礙期權結構看,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的條款是一樣的。通常這種合約在簽訂之時,雙方沒有現金支付,相當于在未來兩年內的每一個月,中信泰富獲得1個向上敲出的看漲期權,同時送給銀行2.5個向上敲出的看跌期權作為對價。
據蒙特卡羅(Monte Carlo)方法定價測算,按匯率歷史波動率(約15%)模擬,上述研究者高達十幾萬次的運算結果表明,中信泰富在簽訂這單筆外匯合約當時就虧損了667萬美元。
其原因就是中信泰富得到的1個看漲敲出期權的價值遠遠小于其送給交易對手的2.5個看跌敲出期權的價值。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合約是“公平的”,簽訂時合約雙方沒有現金支付,那么在合約簽署時,其價值應為零,即合約雙方都沒有占對方便宜。但這筆合約,投行卻占了非常大的便宜。
按歷史波動率測算,既然中信泰富一份合約的損失為667萬美元,那么整個15份外匯合約在簽訂時就損失約1億美元。倘若波動率變大,如30%,虧損更將高達4.5億美元。
張曉東強調, 中信泰富簽訂的這些外匯遠期合約實質上就是Accumulator(累計期權) ,按諧音,香港稱之為“I will kill you later”。這種合約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尤其在牛市中。很多投資者認為只要價格不會大幅下跌,就可包賺不賠。在牛市末期,投資者通常比較亢奮,風險意識較低,容易上當。而這種合約時間跨度較長,為市場反轉預留了足夠空間,這就是為什么這種產品也稱作“I will kill you later”。 而中信泰富與國際銀行簽訂的合約已經不是我以后殺死你,而是我現在就殺死你(I will not kill you later, Instead, I am killing you right now)。
合約四大毒丸
黃明指出,導致中信泰富虧損的主要衍生產品是“含敲出障礙(Knock Out)期權及看跌期權的澳元/美元累計遠期合約”,以及更復雜的“含敲出障礙期權及看跌期權的歐元-澳元/美元雙外匯累計遠期合約”。中信泰富從這些合約中得到的,除了向上利潤有限、向下虧損要加倍無限以外,更可怕的是,一旦每月利潤超過一定額度,則交易對手可選擇取消合同,導致僅有的利潤也化為烏有。
張曉東認為,在同十幾家銀行簽訂的10多筆外匯交易中,正是中信泰富沒有識別出合約隱含的下述四大毒丸才釀成今日巨額損失的苦酒。
一是目標錯位。作為未來外匯需求的套保,其目標是鎖定購買澳元的成本,也就是最小化澳元波動的風險。但是其簽訂的這些Accumulator合約的目標函數卻是最大化利潤,對風險沒有任何約束。換言之,中信泰富的風險是完全敞開的。
二是量價錯配。據報道,中信泰富在7月的前三周內,簽訂10多份合約。當澳元兌美元的價格走勢對其有利時,最多需買36億,而當價格大幅下跌時,則需要購入最多90億澳元。而中信泰富的真實澳元需求只有30個億,這是量上的錯配。在價格上,中信泰富的選擇更是糟糕。7月份,美次貸危機發展成金融危機,并逐漸轉化為經濟危機。石油、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開始下跌。澳大利亞作為主要的鐵礦石、鋁礦石和銅礦石等資源出口國,其經濟必將受經濟衰退的沉重打擊。即使在當時看,澳元走軟的可能性也很大。而新西蘭的貨幣在今年5月就已經開始貶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