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唐文祺
近年來,香港股市已成為內地房地產企業日益重要的集資渠道,而這一情況有可能在今年發生轉變。記者從市場人士處獲悉,由于內地對房地產業的調控增加了擬上市企業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港交所對內地房企上市規模及數量的控制可能趨于嚴格,“多家內地房企正排隊等候上市,但批文很難拿到”。不過,這一說法尚未得到港交所的回應。
據彭博統計,2007年內地房企赴境外IPO共計13家(不包括REITS),其中選擇在香港上市的高達七成。與之相對應,去年內地房企在港股市場的集資額達到了79.85億美元。顯而易見,港股市場已成為內地房企至關重要的集資渠道。而普華永道此前發布的報告預測,今年,內地房企仍有望成為赴港集資的主角之一。不過,來自市場的消息卻給這種樂觀潑了盆冷水。
昨日,有消息人士稱,由于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效應正在逐漸顯現,投資者對于內地房地產股的信心勢必會受到影響;加之前期上市的內地房企的市盈率普遍偏高,為避免風險過大,港交所可能會嚴控內地房企的上市規模及數量。“多家內地房企正排隊等候上市,但批文很難拿到。”一家已在港上市的內地房企負責人表示。
據記者統計,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大致在10-20倍左右,但多只赴港上市的內地房產股,獲得高市盈率已是“家常便飯”。“高企不下的市盈率是個風險警示,在市場信心出現動搖的情況下,太高的市盈率容易受到投資者質疑。”一位業內人士坦率表示。他指出,內地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應正在顯現,在此作用之下,內地房產股的業績很容易產生波動,因此有必要對申請在港上市的內地房企進行控制。不過,目前具體的控制方式仍然說法不一:有說法稱,前期已遞交申請的內地房企可能將不受限制;也有說法指出,無論是以H股還是以紅籌股方式上市,目前批文皆難以獲取。記者昨日以郵件形式向港交所相關人士核實此事,但截至發稿時為止,尚未得到回應。
此前,據媒體報道,原本計劃于2008年在港上市的內地房企,包括有重慶龍湖、恒大地產、星河灣等多家中型企業,但始終是“只聞樓梯響”。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受到內地“限外”政策(嚴格監控外資投資房地產)影響,港交所曾增加詢問步驟,要求企業申明如何將港股市場融資所得結匯回內地。雖然港交所相關人士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并未正面回答,但內地房企赴港上市速度的放緩,已是事實。
另一方面,自去年11月開始,由于內地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加之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危機的影響不斷顯現,多數地產股進入下降通道。與此同時,在香港上市的新股開始遭遇“創傷”,多只新股在上市當日跌破發行價。有業內人士稱,這其中的部分原因就是新股定價與當時的市場狀況和投資者信心“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