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永定:支持叫停港股直通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08:51 保監會網站
自9月初呼吁“資本項目放開應當緩行”以來,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先生就成為港股直通車最堅定的反對者之一。然而,投資者的狂熱與學者的警言形成了鮮明的比照。 即便11月初中國領導人已表態直通車實際進入無限期延期后,市場對直通車仍然期待盼望。兩月過后,余永定先生以學者之理性“獨臂擋車”的立場是否有所改變?開動直通車和取消直通車到底對中國意味著什么?美國次貸危機龐大莫測的陰影之下,中國的錢應該怎樣走出去?余永定先生為FT中文網撰文指出:資本管制的長城必須存在“港股直通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個人投資境外證券投資項下購匯不受年度總額限制。這意味著中國將在資本管制的堤壩上開一個大洞。而反對通過放松資本管制來舒緩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是我的一貫立場。 有網友表示:“港股直通車的開啟反映的是以擴大資本項目流動加大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還遠未完成。在中國,尋租、套利、套匯的機會比比皆是。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中國的財富再分配過程亦如火如荼。中國的金融體制依然脆弱,中國經濟中所存在的各種不平衡目前仍在惡化,整個社會中充斥著的浮躁心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是根本經不起跨境資本大進大出的沖擊的。有進就必有出。閘門開啟后,一旦洪水轟然而出,再想放下閘門就為時晚矣。我不是“陰謀論”者,但我毫不懷疑,中國1.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必然是國際資本夢寐以求的捕獵對象。 如果中國過早放棄資本管制,其結果將是極其危險的。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時,自由經濟的堅定信奉者任志剛先生曾經痛心疾首地說道:“無論人們怎樣指責印度尼西亞那種裙帶關系式的資本主義、用人唯親、貪污腐敗、種族主義、宏觀經濟管理不善、忽視金融發展等,但即使這一切指控都成立,也不致令他們的貨幣和金融制度崩潰至此,國家陷入這樣悲慘的困境。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他們正身處這樣的困境……如果我們不謹慎應付,我們的處境也很可能會一樣。罪魁禍首是那少數的對沖基金,它們毫不關心香港,更遑論港人的福祉。它們對香港的興趣只在于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可以任由它們操控,就如其它人所說,好像提款機一樣,隨時可以提款。”如果中國輕易放棄資本管制,未來就難免成為人家的俎上肉與“自動提款機”。 相反,只要資本管制的長城還在,不管中國經濟發生什么問題,一切就將還在控制之下,中國就依然可以重整旗鼓。理論上,中國幾萬億資金可被全部流走……港股直通車方案公布后港股的急升以及十一長假期間國人到香港炒股的積極程度都是我所始料未及的。 我原以為,由于投資者的所謂“國內偏好”和 一位香港朋友告訴我,由于香港上述公司是可以隨時增股的,H股和港股、港股和其它國家的股票是可以替代的。A股市值高于H股,H股市值高于港股,港股市值高于道瓊斯股。國內資金可以通過直通車滲漏到全球,H股可以永遠低于A股。按照這位朋友的說法,理論上說,中國大陸的幾萬億資金可以完全流光。難道中國希望用這種辦法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嗎?!港股直通車消息公布之后國內資金的迅速外流(到底有多多我并不知道),使我更加確信,在當前情況下,維持資本項目管制是絕對必要的。如果停開直通車,或者徹底取消這個項目,我不認為在總體上會有什么經濟影響。但是,匆忙宣布,然后又撤回成命,對政府機構的信譽是有影響的。兩害取其輕,暫時擱置此計劃的決定仍是正確的。 次貸陰影加劇中國雙順差困境關于目前由次貸引發的西方金融危機,由于涉及異常復雜的金融工具,我的了解太少、無法評論。我想說的有兩點,首先,這種危機是前所未有的,即便西方的中央銀行也無法給出明確判斷。欲知后事如何,還待明年分解。 其次,次貸危機已經給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的許多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造成巨額虧損——中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學會如何在發達國家資本市場打拚。中國的交易員們有多少能夠聽得懂倫敦、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專用術語?大多數人恐怕接聽客戶電話都有問題。連最基本的語言關都過不了,想賺外國人的錢,談何容易?! 這完全是一場規則為對方取勝而設計的比賽。 日本人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行走幾十年依然被美國人打得落花流水,東方人要想不輸也難。根據世界銀行報告,在華外國跨國公司的利潤率是22%。而在華美國公司的利潤率據說達到了33%。美國金融機構從中國賺的錢更是高得離譜。在這里我并無批評任何機構之意。我想說的是,即便中國對外金融投資的收益率能達到新加坡的水平(8%左右),作為一個整體,國家還是在做賠本生意。中國的當務之急是減少外匯儲備的增長,即減少雙順差,盡快實現國際收支平衡。中國原來就不應該持有如此之多的外匯儲備。由于美元的貶值和次債危機導致的證券背約(defaults),凝結著國人血汗的外匯儲備的價值正在或可能迅速揮發。而通過貶值和違約,美國則可以輕松地擺脫它的外債。中國獲得越來越大的貿易順差,難道就是為了換取那些越來越不值錢的綠紙片嗎(一張綠紙片的印刷成本據說是4美分)?如果是為了經濟增長和就業的緣故,容我極端地反問一句:中國為什么不把貿易順差產品扔掉太平洋和大西洋,同時由人民銀行直接印人民幣(而不是通過干預外匯市場)發給這些出口企業呢?這個說法也許聽來荒唐。但請比較一下凱恩斯的先挖坑再填坑的建議——在國民財富沒有增加的時候,GDP卻是可以增加的,因為挖坑和埋坑都創造GDP。但凡事應有度。明知人家做了套我們為什么還一定要往里鉆! 中國錢怎么走出去在貿易順差無法減少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外匯儲備的進一步增加,中國應先考慮如何用資本項目逆差來平衡經常項目順差。 第一,減少由于價格扭曲導致的外資流入。具體措施包括:取消對外資的優惠政策,鼓勵外國企業在國內籌資資金,加強資本管制防止投機資本流入,和人民幣升值——使中國資產對外國購買者來說盡可能昂貴一些,等等。我無法理解,在國內資金如此充裕的情況下,中國的個別企業和金融機構為什么依然如此熱衷于向外資出售股權和被外資并購。 第二,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逐步增加海外直接投資。這方面中國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先例,比如中信在澳大利亞的一些投資。當然,中國企業走出去必須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否則又會陷入新的陷阱,成為東道國的“人質”。 第三,從走出去的順序來說,金融企業的對外證券投資的位置應該放在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之后。換言之,國家對金融企業的海外證券投資管得應該更嚴一些。對于國內融企業來說,培養人才才是第一位的事情。中國現在有QDII,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這一渠道必須堅持。港股直通車意味著對QDII的突破,確有操之過急之嫌。 第四,由于海外直接投資和金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在相當一段時間都不能形成規模,用資本項目逆差來平衡貿易順差的做法短期內仍難奏效。換言之,中國必須接受外匯儲備進一步地增加。CIC(編者按:中國投資公司)因此應運而生。 外匯管理局和CIC都管理中國的外匯儲備,但后者得到授權,可以經營風險較高、收益也較高的金融資產。但有何必要成立CIC,而不讓外管局的某一個處經營風險較高、收益也較高的金融資產呢?以GIC(編者按:新加坡政府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為例,其成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新加坡外匯管理部門是政府部門,外匯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是政府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