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靠走出去提高國際商品市場定價影響易受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 18:45 財華社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於最新一期《觀點》以“發展內地商品期貨市場(一):“猛虎不及地頭蟲””為題,發表文章,全文如下。 我們為何要發展本身的商品期貨市場。 一個高效的商品期貨市場,有利於為生產者與消費者傳遞正確的價格信號,并提供管理價格波動風險的工具,從而達至資源有效的配置;近幾年來,內地的商品期貨市場發展得很快,市場成交量自1999年以來增長了3倍以上;交易品種也在不斷增加。 但金管局最近研究發現,內地商品期貨市場在擔當價格發現與風險轉移的功能上,還有較大的改善余地;這可以通過增加商品期貨市場的廣度與深度來實現,也就是要進一步增加交易品種,同時擴大市場參與者范圍,使期貨交易所形成的價格,更好地反映國內與國外經濟活動所產生的供求變動。 我認為要實現市場的有效運行和發展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 第一,如何在市場監管和市場發展之間尋找合適的平衡點;在香港自由市場的環境來看,內地商品期貨市場的監管是比較保守的,參與市場的限制比較多,對投機者(尤其是相關的機構投資者)的參與有很大的限制。 投機者在自由市場的價格發現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然他們的投機炒賣活動也可能引起市場波動;市場監管部門對前者樂觀其成,但不希望看到后者;然而,如果沒有投機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價格發現的效率就會受影響。 第二,因為內地實行外匯管制,所以內地商品期貨市場只對內地參與者開放,內地和外地的市場參與者沒有碰頭互動的機會;因此,內地的價格發現機制所產生的結果,即內地的價格水平,往往與國際市場有些差距。 而且在沒有互動的情況之下,往往只有從外到內的單向傳導,外地價格影響內地價格;也就是說,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發現功能上,國際上較成熟的商品期貨市場起著主導的作用。 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一些主要商品如錫、鋼材、煤炭和稻米的消費量與生產量,都占了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內地的供求因素對國際商品價格形成缺乏應有的影響力,更談不上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這不利於內地商品生產與消費企業,有效配置資源和管理價格波動的風險,不符合國家整體利益。 也許有些人會建議,容許內地市場參與者“走出去”,藉以提升內地在商品期貨市場上的國際影響力,他們認為只要讓一些規模大的市場參與者,進到歐美成熟的市場,就能提升中國對定價的影響力;理論上,這是有可能的,但經驗告訴我們“走出去”不一定是好的;相信大家還記得不久以前,有內地公司在國際市場期貨交易中錄得巨額虧損。 這些例子當然反映了有關公司本身內部管理與風險控制上存在問題,但總的來說,我認為依靠“走出去”來提高中國在國際商品市場上對定價的影響力會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 第一,時差會影響風險管理的成效;在歐美營業時間內發生的事情的最新資訊,在我們的時區較難掌握,更重要的是,歐美市場不一定能準確、及時和全面地反映我們時區所發生的事情,使我們的供求變化,不能及時充分地影響期貨交易的價格。 第二,我們的市場參與者,未必完全了解外地市場的游戲規則。 第三,由於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法律體制,因而存在法律風險。 第四,對外地市場環境不熟悉,而可能遇到各種營運風險。 第五,由於交易成本相對高昂,我們參與歐美市場的機構和投資者數量,自然受到一些限制,導致在價格形成過程中,不能充分反映我們的市場狀況。 廣東人有一句話說“猛虎不及地頭蟲”,“走出去”拿經驗固然是好的,但有自己的“地頭”,在自己的時區,在自己的地方,自己的商品期貨市場,自己熟悉的環境,遵照自己熟悉的游戲規則,效率一定會高很多,各種風險也較容易管理;市場也就可以反映我們的時區所發生的重大事情,特別是反映中國的供求狀況。 下星期,我將會與大家分享一下,香港在發展中國商品期貨市場中所扮演的角色。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