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香港計劃發展商品和外匯期貨市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06:55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李宇 香港報道 銀行、股票、資產管理、保險等是香港金融業務的傳統強項,而商品期貨和外匯期貨業務則仍是空白。不過香港特區政府昨日在與業界討論時指出,國家“十一五”規劃為兩項業務帶來機遇,香港特區政府建議有關部門對發展商品期貨市場和外匯期貨合約進行研究,并在年內制定更加務實可行的行動方案。 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向記者表示,香港在金融領域的表現不錯,而為了做得更好,對于商品期貨和外匯期貨等以前少有探索的領域也將要著手研究。據了解,港府昨日已委托由和廣北牽頭的商品和外匯期貨市場小組負責推進此項工作。 商品期貨市場正待研究 香港目前并沒有商品期貨市場。在1977至1980年期間,當時的香港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其后于1985年改組為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曾經推出四種商品期貨合約,包括棉花、原糖、黃豆以及黃金。然而,由于當地及國際參與者對這些期貨合約的需求不大,這些合約其后在1981年至1999年陸續停止交易。 香港政府指出,“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到要穩步發展期貨市場,香港可研究應否及如何發展商品期貨市場,以助國家對原材料及商品價格的風險管理,并擴大香港金融市場的產品及功能。 目前,內地共有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分別是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以及鄭州商品交易所。此外,上海金融期貨交易所也已掛牌。不過香港特區政府認為,鑒于資本項目管制、其它規管及市場限制,內地商品期貨交易所仍與國際市場分開運作。現行市場結構并非商品期貨市場發揮價格厘定及風險轉移功能的最佳途徑。 香港特區政府表示,發展具世界水平的商品期貨交易所涉及商品原料需求、交易所競爭、人才資源、全球商品市場前景等市場結構和業務方面的多項事宜,建議香港證監會就此展開研究。 外匯期貨和約已有基礎 香港目前也沒有貨幣期貨合約,但以金融類期貨及期權的成交總額計算(包括股票、股票指數、利率及外幣期貨及期權),香港以2550萬張的成交額排名全球第二十四位。 實際上,香港期貨交易所(期交所)在1995至2002年間曾經提供貨幣期貨合約的交易。當時有多家商業銀行獲期交所委任為市場莊家,為日轉期匯合約提供買/賣開盤價。然而,投資者其后對買賣日轉期匯合約的興趣日漸減退。最后,期交所在2002年5月撤消日轉期匯合約的業務。 香港特區政府指出,“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及要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香港可研究應否及如何發展場內交易的外匯期貨合約。長遠來說,這有助于內地對匯率的風險管理,并擴大香港金融市場的產品和功能。 香港特區政府認為,內地經濟增長持續強勁,加上內地邁向更加市場導向的匯率機制,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以及內地金融市場與境外日漸接軌的發展趨勢,已為香港提供有利的市場環境和機遇。盡管期交所已在2002年5月撤銷日轉期匯合約的業務,但期交所過去在貨幣期貨合約方面汲取了不少寶貴經驗,并已設立有關程序,這對重新訂立貨幣期貨市場營運所必需的有關規則、程序及系統提供了一定的基礎。特區政府也建議就此作出研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