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重點財經新聞回顧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7日 13:33 財華社 |
港股本周初以“惡夢”作為開始,周一急挫508點,創“911”事件以來最大跌幅,於周五才真正反彈,周五漲198點,報15,895點,全周累積跌418點;期指結算前,成交逐漸萎縮,周五全日成交僅287億元,有異於早前每日成交逾400億元的盛況;下周一期指結算,之后正值世界杯臨近,大市有可能進入“冬眠”狀態。 各類型港股周初可謂無一幸免,資源股成重災區,貴金屬股份如江銅(0358-HK)、靈寶黃金(資訊 行情 論壇)(3330-HK)等等全線下跌逾10%,本周余下時間則繼續其“十上十落”本色。 港股下挫,但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則於低位撈貨;據聯交所資料顯示,李嘉誠於5月16日至5月23日期間,增持共1,078.9萬股長實(0001-HK)股份,每股平均價介乎81.49元至84.244元,涉資約9億元,持股量由38.53%增至39%;另外李嘉誠亦於5月19日,增持100萬股和黃(0013-HK)股份,每股平均價72.122元,持股量由51.78%增至51.81%。 除李嘉誠外,新地(0016-HK)大股東郭氏兄弟亦於5月24日,場外以每股平均價80.478元,增持150萬股新地,持股量43.3%增至43.36%。 大市下跌無損投資者信心,6月1日香港上市的中國銀行(3988-HK)招股反應空前,公開招股獲得逾100萬人認購,超購倍數逾70倍,將以2.95元訂價,由於認購人數眾多,故仍難保證“一人一手”。 消息指,中行獲得不少國際“大人物”青睞,除索羅斯(George Soros)旗下基金認購外,沙特王子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亦動用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認購2.7%中行股份。 市場消息透露,中行的暗盤價已升至3.1元,較招股價高5%。 本周上市新股方面,公開招股超購倍數逾1,700倍的天津港(3382-HK)周三首日掛牌,收市報2.375元,較招股價1.88元高26.33%,表現較令人失望。 冠君產業信托(資訊 行情 論壇)(2778-HK)於同日掛牌表現更強差人意,收市報4.3元,較上市價5.1元低15.69%。 摩根士丹利向REIT撥冷水,指熱潮已終結,但另一邊廂恒基地產(資訊 行情 論壇)(0012-HK)仍將向聯交所申請陽光房地產基金上市,上市資產將包括多個由李兆基私人持有的物業,初步合共20項位於香港的寫字樓及零售物業,合資格的恒地股東將有權按每持有13股恒地股份的基準,可認購一個基金單位。 新地亦公布,亦建議向聯交所申請分拆創紀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於主板上市。 公司業績方面,聯想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0992-HK)全年純利1.73億元,較對上一年度的11.2億元倒退84.53%,其中第4季度更錄得逾9億元虧損,主要由於期內涉及IBM裁員及重組的費用5.43億元。 聯想業績往往令人失望,已非新鮮事,但業績公布后,股價周四五兩日仍累積跌逾10%至2.275元。 另一邊廂,騰訊控股(資訊 行情 論壇)(0700-HK)3個月純利為2.5億人民幣勁升1.58倍,股價周四則勁升近23%。 其余公司業績方面,交通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3328-HK)第一季度凈利潤為29.01億人民幣,按年增長42.7%;華潤創業(資訊 行情 論壇)(0291-HK)第一季純利6.74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核心業務溢利增幅為32%,達到5.56億元。 內地房地產市場炒至熱烘烘,中央政府將推一連串措施為樓市散熱;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要嚴控貸款總量,確保貸款投放平穩增長,并稱將對多套房屋及對高檔房等,大幅度提高首付比例和嚴格控制授信。 另外,建設部亦發出風險提示,揭發發展商以“售后包租”承諾,誘使小投資者購買樓花,當中隱藏巨大風險,呼吁小買家須慎重。 中國稅務總局亦點名批評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及浙江5省市,在樓價直線上升的同時,涉及物業買賣的契稅收入卻出現持平或下降的情況;這種矛盾現象說明,5省市樓市并未像開發商宣傳的那樣“賣斷市”。 新濠(0200-HK)指出,該公司已於周三收市后向聯交所遞交在美國分拆旗下合營企業上市的申請,并預期將分拆合營企業約10%至15%股權上市;受消息刺激,新濠股價周五一度升至21.2元的52周高位。 另外,中移動(0941-HK)母公司中移動集團正試圖收購電信運營商Millicom International Cellular SA,消息指即將有定案,傳聞作價接近53億美元。 信義玻璃(資訊 行情 論壇)公布,以每股3.1元先舊后新方式配售股份,周五復牌股價急跌8.33%至3.025元。 宏觀經濟方面,政府公布,香港經濟在2006年第1季較一年前同期實質躍升8.2%,期內經濟在廣泛層面迅速擴張,對外貿易表現蓬勃,消費開支顯著上揚,而機器及設備投資亦持續急升;香港經濟首季表現勝市場預期,令多家證券行紛紛調高今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