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行在港上市將成投資者關注焦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8日 20:56 新浪財經 | |||||||||
定于今年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大陸銀行類股料會引起投資者的極大關注。 原因之一是計劃上市的銀行類股規模龐大。擬定今年在香港交易所掛牌的發行規模約300億美元的中國概念股中,約有價值250億美元的股票來自銀行。 今年的重中之重將是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約1
幾周后的6月1日,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將進行首次公開募股,預計籌集資金98億美元,大約一個月之后,另一家規模較小的銀行──招商銀行(China Merchants Bank)也將進行IPO,融資20億美元左右。所有這些加在一起將占中國銀行業資產總和的35%。 為何即將發行的大陸銀行類股會引起極大的關注呢?過去一年里,中國僅有的兩只在海外上市的銀行類股大幅上揚,顯示出人們普遍認為金融領域是參與到中國這個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中的最佳途徑之一。 鑒于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國內銀行中總額高達1.2萬億美元的存款,許多分析師和評論家認為,在還沒有多少中國人擁有信用卡、人壽保險或抵押貸款的時候,進入金融領域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輝立證券(Phillip Securities)駐香港的交易董事黃瑋杰(Louis Wong)說,不能對這些即將發行的大陸銀行類股無動于衷。這些股票的回報率要高于發達國家的同類股票,年收益增長率可能高達30%-40%。 去年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交通銀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分別進行了92億美元和22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合計占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16%左右。自上市后,這兩家銀行的股票都上漲了50%以上。 國際投資者在過去一年中的熱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努力整頓銀行體系所取得的成果的一種具體體現。中國政府已注入約600億美元資金推動重組和降低壞帳,并一直在努力消除腐敗,提高透明度。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簡稱:銀監會)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銀行系統的壞帳總額為1,640億美元。 黃瑋杰說,問題貸款現在看上去已處于可應付水平,不過仍存在在經濟陷入低谷時出現意外急速膨脹的風險。他表示,中國銀行體系擁有大量的問題貸款和需要特別關注貸款;如果這些需要特別關注的貸款變為壞帳,將會讓銀行喪失巨額利潤,因此這些都是難以消除的風險。 該領域的海外戰略投資者,如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和新加坡政府的投資控股公司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都擁有珍貴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即將進行IPO的三只大陸銀行股中,黃瑋杰更看好招商銀行,原因是其既往業績良好而且政府不持有它的股權。他說,沒有政府持股,就少了政治上的負擔。 中國央行最近將貸款利率上調了27個基點,同時維持存款利率不變,這將使中國銀行業的利潤出現增長。根據荷蘭銀行(ABN AMRO Bank)的預測,利差的擴大將使交通銀行的收益提高9%,中國建設銀行的收益提高8%。 美林(Merrill Lynch)亞太地區首席投資策略師白懷碩(Spencer White)說,日益心存警覺、隨時提防全球經濟放緩局面出現的國際基金經理們已開始注意到了中國的銀行類股。 白懷碩說,從亞洲過去30年的歷史看,如果想從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獲益,就應該參與到這個國家的金融行業中。人們希望買進中國企業的股票,原因之一是即便全球經濟出現意料之外的下降,這些股票也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 南華證券有限公司(South China Brokerage, 簡稱:南華證券)的副總裁侯高志(Howard Gorges)說,貸款和存款的強勁增長會在競爭加劇前給缺乏經驗的銀行經理爭取一些時間。 他說,這些銀行存在進一步提高和改進管理的空間,因此存在上漲機會,相信四大銀行今后的管理將會進一步得到改善。 對投資者而言,更大的問題可能是如何得到這些股票。交通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上揚已經讓幾家銀行的IPO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很可能會出現大比例的超額認購。 侯高志說,如果市場狀況允許,應該參與到新的IPO中,因為同其他幾家銀行相比,其定價與帳面價值的比率應會較低。 他更看好招商銀行,原因在于良好的風險控制,以及78%左右的貸款與存款比率,其他大型國有銀行的貸款與存款比率約為50%左右。經紀機構Fox-Pitt Kelton預計,當中國銀行進行IPO時,其定價將為2006年帳面價值的1.85至2.23倍,大大低于目前交通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估值。 Chris Oliver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絡版供稿并保留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