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金融股走勢機構分歧加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5日 14:57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申興 深圳報道 香港恒生指數自2月14日以來累積上升638點后,終于暫告一段落。 而充當了領漲急先鋒的建行等中資金融股也同步從高位跌落。
買進?拋出?機構已現分歧。 短期超買 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財險、平安保險和中國人壽這五只中資金融股近來一直是香港股市的明星,頻頻在香港主板的前十大成交額中出現,被稱為“五朵金花”。 由于股價一再推高,建行等中資金融股市盈率和市凈率已經相當高,有建行人士亦表示“如此高位不可想象”。 建行市凈率已達到2.7倍左右,而交通銀行的市凈率也相當高,均遠遠高過匯豐花旗等外資大銀行市凈率2.0-2.2倍之間的水平。基于這個理由,有投資者認為目前投資的風險程度已經相當高。 “短期而言,股價有超買現象,隨時可能出現調整。” 國泰君安(香港)的戴祖祥稱。 “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均遠高過匯豐花旗,主要是由于外資基金的熱錢炒作,預計這種情形未來可能改變。”大福證券董事總經理黃紹開表示。 不過,對于中資金融股的中長期判斷,各機構頗為不一致。 戴祖祥通過對全球銀行股估值的分析認為,單純從市盈率和市凈率來比較不合適。“這樣的簡單對比不可取,如印度ICICI銀行的市凈率就高達3.5倍,而建行的增長前景是匯豐、花旗所無法比擬的。國際投資者應該是由于發展中國家的良好發展前景給予這些銀行一定的溢價。” 香港投資界普遍認為,國際機構投資者認為美國盈利增長前景開始向淡,于是將資金從成熟市場轉移至新興市場,令國內金融股因而受惠。此外,國際投資者預期人民幣即將升值,QDII 容許國內保險公司投資海外,將令保險公司盈利取得增長,同時A 股市場有復蘇跡象,因而資金源源不斷涌向中資金融股。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杜巨瀾教授提出了另一種可能,“主導港股走勢的主因是那些投資大行的投機炒作意愿。建行等初上市時,股市反應平淡。這對于后續的大型國有銀行上市會產生不良影響。為了給今后的中行等上市營造良好市場氣氛,那些大行紛紛吸納,伺機抬高股價,再獲利回吐。當前的暴漲正是大行吸納,拉引小股民跟風注資的結果。” “產生這種現象的關鍵是目前的中資金融股還不多,而保險股在世界各地都是受歡迎的。” 香港東騏基金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認為。而這一局面將有所改變,稍后上市的國內銀行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招商銀行,都可能攤薄投資者對中國銀行股的投資。 估值分歧 回調后的中資金融股如何估值,基金經理中間分歧也比較大。 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自己一定不會購買建設銀行等股票,因為價格實在已經過高了。 此前的一些基金也開始獲利回吐。“之前我們確實買了比較多的中資金融股,但現在開始減持一些銀行股,如把交行和建行大概減持20%-30%。”龐寶林稱。 但也有不少資金在繼續看好中資金融股,陸續來港的新基金被認為是購買大戶。“它們均是行業的領導者,是基金必須持有的股份,而外國資金今年熱捧中國相關股票,所以估計調整幅度不會很大,且低位會有不錯的承接力。” 正是資金的過于追捧,中資金融股投資風險顯著上升,讓各家研究機構出現了分歧。“建行、交行受資金追捧,估值已偏離合理水平。”工商東亞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調研部表示,雖然兩家在港上市的國內銀行已累積龐大的升幅,但相比國內上市的A股銀行,其估值 (以市凈率計) 仍然較便宜。 大福證券的李健雄則建議應趁高位減持交通銀行及建設銀行,目標價分別為4.40 及3.20港元。新鴻基金融策略師彭偉新甚至認為,近日反復下跌的內地金融股仍有進一步的下調壓力,預期包括內地銀行股及保險股仍有8%的下調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