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地位日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9日 16:5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記者 羅綺萍 香港報道 香港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越來越受內地及亞洲企業喜歡,大有一股成為中國主板的勢頭。
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周文耀1月13日在本報再三追問下,仍對CDR或者H+A的發展三緘其口:“談這個問題我要令你失望,我們實在不宜評論另一市場的發展,我們只會做好自己的分內事,營造最佳的市場環境,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令上市費用物有所值,吸引內地企業以至全球企業來香港上市。” 港交所成績顯著 周文耀這天交出亮麗的成績單。香港交易所截至2005年12月的年度,獲得多項破紀錄的佳績,上市公司股份總市值(包括主板及創業板)達10550億美元,較2004年增長了22.5%,全球排名由2004年的第9位升至第8位,在亞洲僅次于東京交易所(市值45729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二)。 而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由于缺乏新上市公司,成為全球少有的市值萎縮市場,上海同期的市值下跌8.9%,僅2862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19位,深圳的市值下跌了13.3%,只余1157億美元,全球排名由第26位跌至第30位;一直有意挑戰香港的新加坡,市值有13.1%增長,全球排名第20位。 如果以新上市集資額計算,香港交易所去年的成績更驕人,全年IPO集資總額達1656.5億港元(不包括近期大熱的房地產信托基金及政府債券),打破了2000年的1321.1億港元的紀錄,上市后集資總額為1297.5億港元,合計2954.1億港元,未能打破2000年的上市后集資3352.2億港元及總額4673.3億港元的紀錄。盡管如此,以全球排比計,香港在去年股份集資總額已躍居全球第四名,只在紐約、倫敦、多倫多之后。 內地企業領銜 香港交易所得到如此佳績,主要受惠于內地企業排隊到香港上市,去年十大集資額的新股中,全部為內地企業,前六位是大型國企H股,依次為中國建設銀行(0939.HK)、中國神華(1088.HK)、交通銀行(3328.HK)、中國遠洋(1919.HK)、上海電氣(2727.HK)及東風汽車(0489.HK),第七位及第十位為臺灣在內地的企業,分別是生產手機的富士康國際(2038.HK)和生產家具的順誠國際(0531.HK),第八位及第九位均為內地房地產民企,即雅居樂地產(3383.HK)及富力地產(2777.HK)。 香港交易所的統計數字顯示,內地企業在港交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些企業截至2005年12月已有335家,占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30%,10年前即1995年,這個比例僅為11%。這335家內企的總市值,至2005年底達31921億港元,占總額的39%,10年前這個比例僅為5%。 香港交易所統計了1993年以來的集資情況,內地企業累計在香港交易所(包括未合并前的聯合交易所)籌集了10974億港元,占這段時間總額的51%,可以說內地企業已占香港交易所的半壁江山。 如以成交金額計算,內地企業股份2005年的總成交金額為16568億港元,占總額的46%,全年十大最活躍的股份中,內企占其六,包括中石油(0857.HK)、中國移動(0941.HK)、中石化(0386.HK)、中海油(0883.HK)、中國人壽(2328.HK)及中銀香港(2388.HK),單是這6家公司,全年的成交金額達6765億港元。 香港交易所今年的重點計劃之一,是設立中國事務組,周文耀在回答本報提問時說:“為了對內地市場進行推廣,業務發展科主管霍廣文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我們2003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2004年分別在上海及廣州設立據點,合共有8位同事負責對內地企業的推廣,但我們仍認為不夠,要加強對內企的服務,所以要成立中國事務組,定期舉辦課程,面向內企的執行董事、財務總監等高層人員,提供有關本港上市監管或國際會計準則轉變等方面的培訓課程。” 周文耀回答本報提問時續稱,日后除了繼續吸引內地的企業來港上市外,還會加強在亞洲其他地區的推廣,吸引中國臺灣、日本及馬來西亞等地的企業來港上市,特別是那些在內地有生產線的企業,香港更是他們的首選上市之地。他本人也剛到吉隆坡,參加1月上旬一連四天舉行的香港資本市場推介會,希望吸引更多馬來西亞的資金及企業來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