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掀回購浪 10家公司買單需356億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6日 17:2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記者 羅綺萍 香港報道 口袋里只有250元,要買350元的東西,現在不買,將來會更貴,應該怎么辦?中國石油化工(資訊 行情 論壇)股份(以下簡稱“中石化(資訊 行情 論壇)”,0386.HK,600028.SH)面對同樣難題,只是這個難題放大了一億倍。
在中石油(資訊 行情 論壇)(0857.HK)出手回購旗下3家上市公司之后,市場馬上將熱切的目光投向中石化,中石化共持有10家A股、H股及紅籌公司,有中石油示范在前,內地股權分置改革如火如荼之際,業內一致認為,中石化回購迫在眼前。 但中石化行動的快速,大大出乎業界的預料。 10月28日,中石化方面還是風平浪靜,未見任何征兆。 當日,中石化董事、高級副總裁、財務總監張家仁在第三季業績電話會議上回答證券分析員說:“中石化上市時(2000年10月發H股,2001年8月發A股)已經承諾,將會把旗下子公司逐步整合及退市,我們已經先后處理了A股的湖北興化、H股的北京燕化(資訊 行情 論壇)及A股中國鳳凰,但現時沒有下一步的方案可以公布。” 僅僅事隔6天,在香港發行H股的鎮海煉化(1128.HK)于11月3日開市前停牌,發出公告稱公司股東中石化將公布私有化計劃(亦即回購)。市場人士認為,中石化此舉速度之快,令人事先無法判斷,另外市場還認為中石化即使出手,也會先處理其它9家發行A股的公司,以避開股權分置改革要境外股東補貼A股股東對價賠償的麻煩。 “我今天早上(11月3日)還收到一家證券行的研究報告,說中石化一定不會回購鎮海煉化!”一名歐洲資金的基金經理對本報說,他不肯透露是哪一家證券行的報告。 大和石化股分析師曾慧明對本報說,中石化的計劃很難猜度,問題關鍵在于中石化手頭現金不如中石油般充裕,計入該公司剛發行短期債券集資的100億元,她估計只有250億元左右,回購10家公司合共需要356億元(詳見附表),所以中石化不可能一口氣回購所有子公司,只能逐一處理,至于先處理哪一家都有其好處及壞處,不能一概而論。 “回購鎮化不能令中石化避開A股股改的麻煩,但對未來盈利前景則有好處。由于成品油價仍未放開,原油價格與成品油價倒掛的問題嚴重,中石化的煉油板塊單是第三季已虧損了66.3億元,鎮化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所以我建議小股東接受中石化的回購建議,早日套現。待明年成品油價放開,煉油板塊重現盈利,中石化便可以享受長期投資的成果,這也是一個雙贏的安排。”曾慧明說。 她指出,如果中石化可以用換股形式處理回購,對中石化及小股東雙方更為有利:“中石化可以用現金加中石化H股股權的方式,向股東回購鎮化的H股,即以若干股的中石化H股加若干現金來支付。采用這種方法,中石化可以不用支付大量現金,對煉化板塊前景有信心的投資者,也可以繼續透過持有中石化股權,間接持有鎮化。” 不過中石化發言人黃文生接受本報采訪時,已否定這個可能性:“增發H股需要中石化的股東大會批準,現時要開股東大會,需要時間太長了。”他說鎮化的回購計劃,大約會在一星期后公布。 未來安排 黃文生不肯透露中石化手頭現金數目,也不肯評論下一步回購安排。他說:“回購鎮海煉化有助于減少系內同業競爭及關聯交易成本,以及與系統內公司的競爭,提升協同效應,中石化未來將視情況再整合其它子公司。” 但市場預期,中石化下一個回購目標應是儀征化纖(資訊 行情 論壇)(1033.HK,600871.SH)。近日,儀征化纖的股價經過連日上升后,11月4日公司發表公告,表示已向中石化確認暫時沒有回購計劃。 黃文生指出,是次中石化是向所有流通股股東提出回購鎮化H股,其中包括持有鎮化9.41%股權的外資第一大股東BP英國石油,機構客戶摩根大通、富達(FMR)等。 在中石化2000年10月發行H股時,英國石油亦曾是其股東,其后又購入中海油(資訊 行情 論壇)(0883.HK)股權,其后先后出售股權,共套現130億港元。故市場預期英國石油會接受回購建議。 一名投資銀行界高層對本報說,此次中石化回購鎮海煉化的財務顧問是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計劃以10.5至11港元(中間價約為11.18元人民幣),回購7.238億股H股,需要資金折合約為80.92億元人民幣。 該人士指出,上述價格較鎮海煉化停牌前收市價約有16.4%的溢價,市值與資產值的比率為2.2倍,對中石化較為有利,因此部分基金持股人有可能要求中石化調高回購價,如果雙方無法協商一致,中石化也有可能放棄回購。 “中石化回購子公司計劃已有4年,如果小股東不接受,公司只能繼續拖延下去。而對于鎮海煉化而言,由于煉油板塊今年表現較差,因此公司利和派息預期跌幅較大,很多機構投資者更愿意套現離場,因此公司回購成功的可能性很大。”這位投行高層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