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編地下金融是深港合作重頭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07:1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李北陵 新年伊始,香港《亞洲周刊》一篇長文《2008年:香港大都市元年》引人關注。其中提出的深港合作的三個重點、一個難點值得深思。 文章認為,目前深港合作有三個重點,其中的難點是完善深港金融合作機制;而完善深港金融合作機制的重中之重,是“對深港地下金融之應對”———對地下金融是打擊還是收編納入監管體系,需要盡快確定。筆者以為,文章提出的這個觀點,應該引起相關決策部門重視。 首先,深港合作是深圳和香港共同的意愿,各方面的進展表明深港大都市建設已然拉開帷幕,2008年極有可能成為“深港大都市的創世元年”。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圳與香港應該對阻礙雙方合作的重大問題進行磋商,并對對方提出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 其次,深圳民間金融極為發達,這從一個側面證明,對民間匯兌和借貸的單純禁止已不適應實際需要,中國金融監管早就需要提升和加強。深港兩地證券交易所互通,深港資金自由流動是大勢,這是深港金融合作的重要依據。但是,在對待地下金融的觀念上,“雙方存在很大差異”,這個認知障礙已成為深港合作的實質性推進的障礙。化解認知障礙,是雙方共同的責任,但首先是存在認知障礙一方的責任。 再次,深圳和香港之間地下金融發達,屢禁不止,這有其深層的原因,地下金融的存在和發展有其根源所在。 一是民間資本缺少出路。據有關資料披露,由于缺少投資渠道,民間資本遠沒有被資本市場充分激活。傳統行業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投資空間極其有限;而有發展前景的、高回報的產業,比如能源,又多屬“國有”,壟斷之下門檻高筑,民營企業很難分得一杯羹;一些新興產業,如新能源和文化產業,卻又受政策和體制障礙的限制,很難獲得理想的投資回報。偏偏金融市場發育又極不成熟,投資渠道和投資工具非常有限。這就必然導致逐利的資本在缺少出路的背景下盲目地橫沖直撞,這讓民間金融有足夠的資金來源。 二是交易不乏市場需求。融資難,是內地的客觀現實,尤其是數量眾多的需要借貸的中小型私營企業,資金需求“短、頻、快”,卻又缺少抵押物,風險較高,往往得不到正規金融機構的支持。外商投資深圳的企業,生產經營中常常急需匯兌大額人民幣,可正規金融機構要么辦理速度慢,要么出于金融安全的考慮而拒絕辦理,這迫使企業主們轉向民間金融。 而民間金融獨具“優勢”,融資期限一般以短期為主,交易程序也比正規金融機構簡單、快捷,貼現票據的手續很簡便,工具趨向智能化;地下錢莊有鑒別真假匯票的專門設備,有專用押鈔車,保證安全,加之雙方的交往相對固定,也易于建立相互信任;地下錢莊采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股份制,組織嚴密,圈內嚴格執行不成文的規矩———“買賣自由,少打聽,等收錢”,這讓交易主體產生“安全感”。所以,盡管地下金融的利率高出法定利率許多,企業主也愿意選擇從地下錢莊獲得融資。 言及此,不禁想起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就深港金融合作曾作的一段表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資金要流動,是不可停步的,資金就好像水一樣,如果有阻礙它流通的東西,它會繞過阻力,去找到一個流動的渠道。”顯然,通過建立規范的跨境跨貨幣的流動機制,“改編”地下金融機構,讓合理的變為合法,以滿足金融市場合理的需求,是深圳與香港一起共建世界級的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前提。這將是一項“非常考驗”深港雙方智慧的浩大工程。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