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深財經評論員黎偉成
即使中國海外(0688.HK)再一次未能在8月13日,即香港恒生指數服務有限公司于披露2007年指數成分股季度檢討結果中“染藍”,但交通銀行(3328.HK)仍以熱門身份晉身,使在恒生指數成分股中的國企H股數量達7家之多。筆者相信,恒指余下的10個空缺仍會是國企H股和紅籌股占據,這反映出內地與香港的金融經貿關系日趨密切的同時,內地企業在港股市場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恒指經過8月份的調整,內地企業股份在恒生指數的40家成分股中所占的比重有進一步擴大傾向,具體表現為:(1)國企H股占7家,包括中國人壽(2628.HK)、建設銀行(0939.HK)、工商銀行(1398.HK)、交通銀行(3328.HK)、中國銀行(3988.HK)、中國平安 (2318.HK)、中國石油化工(0386.HK),共占成分股比重24.94%;(2)紅籌股即中資企業股份則有9家,成員有中銀香港(2388.HK)、中國移動(0941.HK)、中國海洋石油(0883.HK)、中信泰富(0267.HK)、招商局國際(0144.HK)、中國聯通(0762.HK)、中國網通(0906.HK)、華潤創業(0291.HK)、中遠太平洋(1199.HK),占成交股比重則達22.42%,而紅籌股連同H股則共占藍籌股達47.36%比重,幾乎有半壁江山之重。
內企之所以能夠成為恒生指數成分股,且所占比重越來越巨大,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紅籌股中有頗多有央企的背景,而且在主營的以服務為主的行業和環節中多具實力,上市公司多在香港注冊成立,股份全流通,因此在市值、流通量等方面達標,便理所當然晉身港市藍籌股之列;(2)國企在過去十多年來進行重大的業務、債務等多個方面整合,并完成公司股份制改革,再以H股的身份南下香港招股上市,其中不乏為行業、產業中的巨頭,且于兩年多前的股權分置改革中使公司體系內的國有股、國有控股、法人股等非流通的股份可以有序地全流通,使恒指服務公司相應修訂條例給予國企H股機會成為藍籌。
由紅籌股到國企H股之躋身恒指成分股,再到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可在相當程度反映出多個方面的金融經濟變異,首先是我國國民經濟平穩快速成長,和政府力促以國企為主的企業進行漫長和有效的改革重整,使企業的集資需求日趨殷切,而以上海和深圳為主的證券等資本市場有待成熟,因此內企得以紛紛到香港為主的境外招股上市;其次,香港乃至國際金融中心,有不少跨國銀行、企業在港成立區域性總部,或建立良好的業務聯擊網絡,因此內企尤其是巨型企業多選香港作境外上市之地;第三,內地企業利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加快“走出去”和融入國際經濟社會的力度和速度。
相信國企H股今后在恒指所占比重會越來越大,并會透過香港擴展國際業務,實現上市企業與香港市場的雙贏發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