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困局加劇:河源基地生產設備被抵押
吳可仲
作為千億薄膜太陽能版圖的開局之篇,廣東河源基地長期以來被視為漢能興衰的主要風向標。
從2009年開始,漢能先后在河源、雙流、禹城、海口、南京、海東等地布局九大光伏基地,計劃投資近2000億元。但現實中,上述各大項目卻建設進展遲緩,甚至出現了嚴重停滯。
11月中旬,《中國經營報》記者前往河源實地走訪。記者注意到,盡管是工作時間,漢能河源基地卻顯得異常冷清,鮮有員工和車輛出入。其位于生產區的一個小型太陽能薄膜光伏項目廢置跡象明顯,里面雜草叢生,部分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甚至已被雜草覆蓋。
更多信息顯示,因股票停盤和香港證監會[微博]調查事件波及,漢能在資本市場頻頻受挫,資金鏈緊繃。受此影響,漢能河源基地的4700臺機器設備已經于今年9月被國家開發銀行做擔保抵押,涉及債權金額39.5億元。不僅如此,原本與河源基地相配套的投資近17億元的漢能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也因此擱淺。
河源棋局始末
河源是漢能九大光伏基地率先“落子”之處,這里也是漢能掌舵者李河君的籍貫所在地,其意義不言自明。
漢能發跡于水電,聞達于光伏。鮮為人知的是,靠金安橋水電站發家的漢能還曾在內蒙古、云南等地大舉進軍煤化工項目,但很快就因環境影響不佳陷入困境。此后,李河君力排眾議,于2009年帶領漢能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
據網易財經報道,在選定河源之前,漢能曾意欲將其薄膜生產基地落戶北京亦莊。當時,漢能方面計劃在亦莊投資260億元,建成14條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總計產能1.05GW。但條件苛刻,要求從其他企業的生產線中勻出1000畝土地交由漢能使用,最后談判無疾而終。
緊接著,漢能在其千億光伏版圖中,又將目光對準了河源。
記者從河源高新區了解到,當初項目動工建設的時候對外宣稱是投資280億元,是當時河源總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并計劃到2011年底前實現600MW全部投產,到2012年、2015年分別實現1000MW和3000MW全部投產。但后來項目投資規模縮減為210億元,產能也減至1GW。
“當時聽說要投資300多億元,也有說是400億元”,在漢能河源基地附近的大塘村安置點,一位村民向記者表示,項目當時非常受重視,經常有不同的領導帶隊過來視察。
記者獲取的一份《河源市人民政府關于培育大型骨干企業的實施意見》文件顯示,內容要求廣泛宣傳推介漢能光伏產品,提高光伏產品抗擊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和內銷市場占有率,力爭漢能光伏于2015年將1GW產能擴大到3GW,2017年主營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
起初,在河源政府支持下,漢能的項目從簽約到進場開工,前后僅用了4個月時間,這一度被標榜為“漢能速度”。
但隨后,“漢能速度”悄然放慢。公開信息資料顯示,河源項目第一期250MW產能于2011年11月19日正式投產,經歷了近兩年時間的建設。二期300MW據稱已經于2012年底建成投產,但未見明確的時間點。按照當初的建設規劃,整個項目的設計產能為1GW,這意味著6年過去了,項目余下還有近一半的產能未能釋放。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河源項目成功落地之后,漢能就馬不停蹄的相繼在海口、雙流、禹城、雙鴨山、禹城、南京、武進、青海等地接連布局九大光伏基地,宣稱投資近2000億元,規劃產能更是高達6.35GW。
以千億光伏版圖為依托,漢能又順勢拋出其更為宏大的“121計劃”:即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萬億元,市值2萬億元,盈利1000億元。
如今,漢能只給上述區域留下了一地雞毛。
生產設備遭抵押
“這些都是吹牛皮,以漢能現在的情況,根本不可能實現”,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漢能遭遇停盤后,形象受損,融資高度困難。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亦表示,上述項目產能釋放方面進展緩慢,主要是面臨資金缺口,為了支撐其龐大的光伏帝國,漢能不得不大規模舉債,頻繁采取高息短期融資,這亦導致其資金鏈比以前更加高度緊繃。
據上述業內人士透露,在漢能布局的九大光伏基地中,河源的情況是最好的。不過,如今漢能深陷困境,河源基地亦未能幸免。
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6日,河源基地所在的廣東漢能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共計4708 臺機器設備被做擔保抵押,抵押權人為國家開發銀行,擔保范圍為“主債權及其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保管擔保財產和實現擔保物權的費用”,涉及金額395299萬元。
為了詳細了解河源基地的真實情況,記者向漢能方面提出了采訪意向,隨后保安向一名袁(音)姓高管請示,但該名高管以沒有預約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請求。
記者調查期間正值正常的上班時間,但記者在現場看到,漢能的幾棟廠房一直大門緊閉,連續兩日都未見大型貨物車輛進出,偌大的廠區鮮有員工出入。一位向漢能廠區配送包裝盒的師傅對記者稱,漢能車間是全封閉生產,員工都呆在廠房內,偶爾才會出來走動。
記者就此向廠區內的一名漢能員工求證,該名員工稱,廠房確實沒有停產,不過沒有以前那么多人,“五六月份走了一大批人,現在不到一千人了。”該員工指向廠區內的一個小型太陽能薄膜發電項目告訴記者,“那就是我們生產的產品,在太陽下可以發電。”不過,記者走近才發現,這片太陽能薄膜發電項目似乎早已經廢置,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太陽能面板上都竄出了一米多高的雜草。
榮辱興衰背后
如今漢能境遇每況愈下,此前勾畫的千億光伏版圖已是鏡花水月。
為了幫助漢能落戶,起初河源在政策上給予了極大支持。據財新網報道,漢能在河源的項目占地共990畝,由于政府沒錢出資,所以土地是免費供漢能使用。記者就此向河源高新區致電求證,并未得到回應。
但上述大塘村村民介紹稱,剛開始項目征地的時候遇到不少阻力,后來都是政府出面幫助做工作。
如今,漢能陷入頹勢,這些項目究竟該如何取舍?當初憧憬借助漢能項目拉動經濟的地方政府開始陷入了兩難境地。
據了解,漢能當初落戶河源時,曾覬覦當地豐富的石英砂資源。當時項目落地后,漢能提出,作為配套項目,希望借助當地的石英砂資源,在河源市東源縣投資建設超白浮法光伏玻璃生產線。雙方最后達成16.9億元的投資意向,規劃四條日熔量900噸薄膜太陽能用超白浮法玻璃生產線。
現如今,漢能的如意算盤恐怕是要落空了。有消息稱,河源當地政府部門已經收緊了石英砂采礦權和漢能項目二期工程擴用地的審批。
記者從當地官員處了解到的信息是,目前上述投資近17億元的超白浮法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已經擱置。河源商務局的一些官員也向記者明確表示,漢能在河源的項目只有高新區一處,至于其在東源縣的光伏玻璃項目“沒有聽說過。”
記者從河源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獲取的一份文件資料顯示,目前河源正在扶持引進其他新能源企業。僅今年1~9月,河源就引進了大道新能源科技、華電福新能源、連平[微博]華電清潔能源等新能源企業,投資額度均超過10億元。
漢能多個生產基地已處于癱瘓狀態。圖為一輛小貨車要進入漢能某基地,但其電動大門卻要靠保安人力開啟。本報記者 黃杰 攝.jpg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