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嘉誠出人意料地推動其旗下企業重組,即將長實集團以及和黃集團的業務納入新創立的兩家新公司長和與長地,長和將接手長實及和黃集團的所有非房地產業務,長地將合并兩個集團的房地產業務,兩家新公司的注冊地在開曼群島。
李嘉誠最近幾年在市場上的一行一動備受關注,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已經被神話,有“李超人”的稱號,他也多次躲過經濟的波動,個人財富不斷膨脹,因此,其投資動向被認為具有一種超前的眼光,在華人圈內接受膜拜。
李嘉誠給出此次重組的理由是,將有助于消除長期存在的上市公司股價折讓,有利于股東。但是,幾十年來李嘉誠控制上市公司的興趣遠遠高于股東利益和股票價值最大化,因此,這項安排即使在業務上是無懈可擊的,尤其是消息宣布后和黃以及長實的股票大幅上漲,意味著市場認可李超人“價值釋放”的邏輯,但他選擇此時“重視股東利益”的動機值得探討。
事實上,重組兩家公司的業務讓其更加清晰和簡單有很多辦法實現,不必剝離上市公司資產成立新公司,因為這個途徑難度更高,涉及到股東的投票以及法院批準,但他還是將新公司的注冊地轉至開曼群島,他解釋說只是為了方便。實際上香港作為全球最著名自由港之一,在便利性和稅收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在開曼群島注冊的主要是一些“殼公司”,即使內地很多企業在開曼群島注冊,也是因內地限制而不得不采取的一個折中的辦法,香港并無這些法律限制。
因此,他的這一舉動被視為和過去兩年拋售內地資產一樣,一些不著邊際的評論認為是看空中國經濟與人民幣資產,或者說他對香港政爭感到憂慮。事實上,他只是把注冊地遷移到了開曼群島,違背了自己曾許下的“不會遷出香港”的承諾,但他并沒有拋售香港的資產。不過,他為何食言遷冊呢?
應當說,他拋售內地資產與中國經濟走勢無關,他的動作不應視為對中國經濟走向的一種反應。中國經濟步入轉型期,地產業(主要是住宅市場)遭到一些沖擊,但李嘉誠在內地的樓宇并不在受沖擊之列,考慮到這些物業建造時間較長,成本很低,而出租情況并未有大的變化,因此,稱其出售物業是看空中國經濟毫無理由。而且向來重視政商關系的他也不應該在轉型期拋售物業影響輿論。
過去幾年中國加大了反腐力度,很多官員紛紛落馬,貪腐往往與官商勾結有關,涉事企業與企業主也遭到了法律懲罰。中國不再是以前那個依靠人際關系與政治資源就能讓企業家長袖善舞的時代,而香港社會也進入一個轉型期,貧富分化加劇,人們對“地產霸權”不滿。應當說,是中國內地法治進程以及香港社會轉型讓李嘉誠的傳統發展思路受到挑戰,他不得不做出調整,這與中國經濟形勢無關,而是意味著東亞依靠政商關系的傳統正在發生變化,這是一種時代進步。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