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出席第三屆泛亞監管峰會時表示,全球監管機構從此次金融危機的經驗中學到,要解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并無捷徑。就歐盟的最新經濟預測來看,17個成員國將會陷入輕微衰退;而美國在“財政懸崖”問題上仍無好辦法,至今經濟仍然疲弱,香港及亞洲地區的監管機構,將繼續維持審慎原則,令金融系統于危機中保持穩健。
曾俊華還表示,通過此次危機,全球監管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香港多方面的監管工作會繼續取得新進展,包括正在草擬的監管場外交易衍生產品的法案,稍后將提交香港立法會;并計劃于2015年成立保險業的獨立監管機構保監局。
曾俊華表示,香港銀行目前的資本充足率維持在16%水平,符合明年實施的《巴塞爾資本協定Ⅲ》要求,香港銀行已經為新的資本要求準備就緒。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在該論壇上也指出,香港將按原定時間于明年實施《巴塞爾資本協定Ⅲ》。阮國恒還預測,歐美國家經濟尚處疲軟期,會延遲落實巴Ⅲ的推行,而亞洲區內日本早已做好準備,新加坡、澳洲相信也可如期在明年落實。對于中國內地,有消息稱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在內的6家銀行有望成為首批實施資本計量高級方法的銀行,銀監會已經開始對上述銀行開展評估。
“新的保監局將取代政府部門下的保險業監理處,像金管局、證監會一樣獨立出來。”香港政府保險業監理處保險監理專員蔡淑嫻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2010年第一次業內咨詢的基礎上,今年又將主要的咨詢法律擬成另外一份文件推出,等業內人士給出意見和建議,希望在明年將該文件提交于立法會審議,2014年通過該法律,2015年就可以成立獨立的監管機構。”
蔡淑嫻還表示,對于香港保險業來說,此舉意義深遠。獨立的機構一旦成立,借此可以更新香港保險業的法律監管條例。現在保險業的中間人,包括保險代理人、經紀人等都是自我監管,保監局成立后可對其進行獨立規管,而保險中間人自我規管的三個機構屆時將不復存在;將來的保監局會直接發牌和監管,與目前的保險業監管框架完全不同,但并不會存在監管收緊問題。對于所有進駐香港的保險公司而言,新機構的成立不會有任何多加的限制條件,要求等同于香港本土的保險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香港目前各類保險公司數目為全亞洲最多,共有158家保險公司。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