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然
12月26日,蒙牛所在港交所還在放假期內,但上證A股的伊利股份(600887.SH)卻出乎意料暴跌5.36%,分析人士認為,這顯示市場將這次事件,視為乳制品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12月2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公告稱,在近期的一次檢查中,蒙牛乳業(微博)(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
黃曲霉毒素是霉菌的二級代謝產物,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具有很強的毒性。
“(黃曲霉毒素)檢測超標的原因是奶牛食用的飼料變質,繼而導致生乳的相關數字超標。”12月26日,一位蒙牛的權威人士如此解釋。
“隨著乳業的復蘇,奶源又開始緊張,造成乳制品企業對不合格的奶源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認為,盡管事發在蒙牛,但對全行業而言都是一個警告,“如果不提高對奶源的要求,繼續忽視企業內部的風控管理。乳企還會遭遇類似的危機。”
蒙牛上榜
“觸動公眾神經,公司需要反思這個事情”
黃曲霉毒素主要損傷肝臟,有很強的致癌性,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目前,我國乳及乳制品中規定黃曲霉毒素M1限量為0.5微克/公斤,糧食中黃曲霉毒素B1為10微克/公斤。
“我們向全國消費者鄭重致歉!”12月25日當天,蒙牛在其官網上連發兩封“情況說明”,并表示,“由于該批次產品在接受抽檢時尚未出庫,公司立即將全部產品進行了封存和銷毀,確保沒有問題產品流向市場。目前,蒙牛在市場上銷售的所有產品均為合格產品。”
記者獲悉,“這批次黃曲霉素超標產品數量在200箱左右。雖然量很小,也沒有造成傷害,但小事情也會蔓延,觸動公眾神經,公司需要反思這個事情。中糧會非常非常小心的處理這件事情。”12月26日,蒙牛集團實際控股股東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也對此事件作出回應。
而蒙牛集團媒體關系總監紀小東則向本報記者強調,“黃曲霉毒素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當中的一種產物,蒙牛的結果只是超過了標準,而非添加。其后果并沒有公眾想象中那么嚴重。”
全行業的“風險”
“黃曲霉毒素不是牛奶出廠的必檢項目,只是抽檢項目”
“奶源中出現黃曲霉毒素這并不罕見,真正需要反思和總結的是,為什么企業沒有發現。”王丁棉認為,在這個事件中,暴露出企業很多管理上的不足。
一個最直接的漏洞是,含有黃曲霉毒素超標的奶源,如何能夠進入蒙牛的生產車間,并最終被制作成為成品?
宋亮認為,蒙牛至少在兩個環節忽視了檢查。首先是收原奶時沒有對原奶進行有效監測,還有就是沒有在出廠前對同批次的產品進行檢查。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企業收奶的時候要嚴格得多,但近段時間又沒有那么嚴格。”河北滄州一奶農告訴記者,“現在企業又開始搶奶了,對奶的要求又沒以前那么高。”
上述奶農告訴記者,在他所在的地區收奶的過程中,企業就沒有對黃曲霉毒素的檢查。
如果說在收奶環節的忽視是迫于市場的壓力,那么在出廠階段不對產品進行檢查,就存在“道德風險”。
“在此次出事之前,黃曲霉毒素不是牛奶出廠的必檢項目,只是抽檢項目。”一位業內人士暗示記者,這樣的客觀情況或導致部分企業產生“僥幸”心理。
“無論企業如何解釋,發生這樣的低級錯誤,顯示出企業的管理十分不到位。”王丁棉指出,對于這樣的失誤,應該是“零容忍”。
而更大背景是,在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了三年之后,乳制品行業正在迎來復興,企業的擴張將可能導致管理水平將再度迎來挑戰。2011年度,無論是原奶的收購價格,還是乳制品的總量,都已經完全超過三聚氰胺發生前的水準。而乳業巨頭伊利、蒙牛以及光明,更是大肆在全國各地進行擴張。
“現在說這個問題雖然出現在蒙牛,但實際上是整個行業都存在的。”宋亮認為,在乳業復興之際出現這樣的問題,顯示出“整個行業都急需要提高管理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