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隨著最后一家乳業企業蒙牛乳業(02319.HK)公布2009年業績,基本可以確定,中國乳業已基本走出三聚氰胺的陰影。
昨日,蒙牛乳業(02319.HK)發布的2009年財報顯示,公司去年營業收入257.1億元,同比增7.7%。至此,國內四大乳品上市公司以全線飄紅的業績收官。全國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工業總產值去年全年累計達到1650.2億元,同比增長12.38%。
中國奶業協會顧問王懷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盡管“重建”效果顯著,但我國乳企在生產工藝、產品配方以及行業管理體系劃分等方面仍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經歷了最壞的2008年三聚氰胺危機,包括蒙牛、伊利(600887.SH)、光明(600597.SH)、三元、飛鶴、澳優、皇氏以及銀橋在內的國內乳制品上市公司都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數據顯示,伊利2009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2.08億元,同比增12.4%;凈利潤6.48億元,同比增長138.38%。光明乳業主營業務收入77.2億元,同比增7.2%;凈利潤1.22億元,較去年增4.08億元。
此外,去年登上中小板的皇氏乳業(002329.SZ)2009年亦實現3.05億元的營業收入,于香港上市的澳優乳業(01717.HK)去年凈利潤1.82億元,較2008年同期增長158.22%。
值得注意的是,三元股份(600429.SH)交出了全面接手三鹿后的首份成績單,雖然因整合三鹿資產后市場投入急劇增加而導致虧損1.28億元,但其營業收入達到23.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4.1億元增加了9.7億元,增幅高達68.3%。
蒙牛乳業數據顯示,高附加值產品對其業績貢獻的比例進一步提升。2009年,蒙牛酸奶銷售21.5億元,較2008年增長21.1%,是營收整體增幅的近3倍。其中特侖蘇在國內中高端常溫液態奶領域占據了超過75%的市場份額。
與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前有所不同的是,蒙牛乳業去年用于銷售、行政等環節的營業成本費用總計56.3億元,較上一年度減少2.96億元,降幅為5%;三項費用占營收比例為21.9%,較上一年度降了2.9個百分點。
而伊利乳業則深挖三鹿倒下后留出的上百億元市場空缺。去年,伊利乳業設立了母嬰營養研究中心,將其嬰兒奶粉的市場份額增至13%,成人奶粉占比亦達21%。以液態奶為主業的光明亦選擇“出軌”,高調宣布進軍奶粉領域。
過去十年,盡管我國乳制品行業高速發展,但產品類型卻一直停留在奶粉、酸奶和液態奶“老三樣”上。對于下一個十年,王懷寶認為,乳品企業應該把新產品開發的視野放寬到干酪、黃油等奶制品上。
此外,王懷寶指出,目前我國對于奶制品的劃分與市場發展現狀出現了矛盾。以冰激凌為例,目前蒙牛、伊利等乳品品牌的冰激凌接近于該類產品市場份額的一半,但冰激凌在我國卻被劃歸為糖制品,與歸為奶制品的國際慣例存在分歧,行業管理劃分的不精準直接束縛了相關企業跨領域發展的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