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歐美國家為了流動性不足而絞盡腦汁之際,2萬億元外儲卻在中國人的口袋中躍躍欲試。金融企業第二次遠征,勝算昔非今比
□ 本報記者 張歆
在歐美國家為了流動性不足而絞盡腦汁之際,兩萬億元外儲卻在中國人的口袋中躍躍欲試。經過重新思考,中國金融企業選擇了再次遠征——以參與增發或設立合資公司的形式“出海”。雖然曾經阻擊中國金融企業的“次貸風浪”仍未平息,但經歷了波折后重新出發的中國金融企業在收購價格、參股方式等方面卻勝算大增。
第二次出海
在美國次貸爆發兩年后,中國金融企業開始了第二輪出海。據媒體報道,平安集團新聞發言人盛瑞生表示,平安集團宣布響應匯豐控股世紀供股計劃。所謂供股就是指公司發行新增股票給予現有股東,股東可以按照自己的持股比例去認購。由于這是歷來最大型的供股集資,匯豐此次供股被外界稱為“世紀供股”。據悉,盛瑞生表示,平安參與匯豐供股計劃是看好其發展前景。匯豐的供股計劃,已經得到多位香港富豪們的相繼響應。有報道稱,長實主席李嘉誠、恒基主席李兆基、新世界主席鄭裕彤等人相繼表態擔任包銷商。
幾乎是與平安同一時間,中信證券也再次邁出了海外并購的步伐。其香港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宣布,已和美國投資銀行Evercore Partner Inc。(EVR)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專注中國與海外市場之間的并購咨詢服務。新成立的公司名為CITIC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Partners(CSIP),主要辦公地點設在香港,將由前貝爾斯登副董事長兼亞洲董事長唐偉執掌。新公司還計劃成立一支針對中國公司、規模為5億美元的私募股權基金。目前已圈定的投資領域包括能源、食品、農業和醫療保健。
此外,據報道,外管局的下屬公司在全球股市也有“斬獲”。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8月底,外管局通過其在香港注冊的華安公司持有了近50家英國上市公司各不到1%的股權。相關公司包括英國石油公司(1.6%)、英國保誠保險(1%)、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0.5%)、英國天然氣公司、吉百利(0.97%)、英國電力公司(0.72%)、泰特利樂(0.75%)、聯合利華、樂購、傳播公司、英國法通保險公司、國際金融服務公司英國耆衛公司等。在英國倫敦交易所同時掛牌的澳大利亞鐵礦公司力拓(0.52%)、必和必拓(0.5%)亦名列其中。除了英國,華安公司還購入了澳大利亞三家最大銀行的少量股權:澳新銀行和澳聯邦銀行不到1%的股權,以及澳國民銀行約0.33%的股權。而且華安公司還購入了世界第四大石油天然氣公司道達爾1.6%的股份。
改變“作戰方式”
雖然與兩年前一樣同為金融企業出海,但是此番中國企業的勝算大增,而決定成敗的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已經發生了十分有利于中國金融企業的變化。
從天時——整體經濟環境來看,美國的次貸危機雖然還不能判斷何時結束,但是相關國家的各項救助和刺激政策已經開始實施乃至發揮效力,經濟形勢轉暖。
從地利——股權估值來看,經過了兩年的大幅下跌,國外金融企業的股權的價格和估值已經相當低,進一步下跌的風險較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中信證券和中國平安的選擇來看,中國企業對于風險的防范意識很強:中信側重于尋找低風險的農業、能源等項目,且屬于在孵化期等階段較早進入,資金成本較低;中國平安再次出海選擇了匯豐作為對象可謂是一石二鳥,因為匯豐集團的匯豐保險也持有中國平安的H股,支持匯豐也意味著降低自己的被減持壓力。
從人和——對于并購的態度來看,海外各國出于資金壓力,對于外資并購的態度也由兩年前的充滿擔憂轉為比較歡迎。而中國商務部等部委的多次表態也在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