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終的投票中,為董事會作為辯護的Hessles最終在中小股東檄文般的口水討伐中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新董事長是73歲的前歐洲委員會副主席的Etienne Davignon。與Hessles一同出局的還有原董事Philippe Bodson,而張子欣與來自比利時的CEO Karel De Boeck獲得留任。
值得一提的是,本輪富通新董事會的換選,作為單一第一大股東的中國平安是至關重要的角色。按比利時媒體De Standaard的分析,Davignon與Hessles和Bodson,恰恰是平安力挺與反對的對象。
維權仍將繼續
盡管左右1日的富通股東會,但就核心業務被強行國有化之后平等補償問題的維權路,平安仍在繼續。
在發生于10月的那次令人眼花繚亂的股權處置中,比利時政府將以47億歐元國有化后的富通銀行資產在幾天后轉手售予巴黎銀行,并允許其以57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該國境內的保險業務。事后,比利時政府通過建立特別基金,通過發放息票的形式讓居住在歐盟地區的富通股東分享上述價差補償,但作為單一第一大股東的中國平安卻與之無緣。
按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較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說法,由于中國已與比利時有關保護投資的協定規定,簽約方如出于公共利益而確有必要征收、國有化對方投資企業,必須依照法律程序進行,并給予相應的補償。
這一旨在保護投資的約定成為之后中國平安向比利時政府追索平等賠償的依據。據歐洲媒體報道,來自中國商務部的官員已分別就此于11月25日與11月28日與比利時官員兩度會面商討,但仍無結論性消息公布。
峰回路轉,正當各方靜待消息之際,比利時首相萊特姆卻在12月1日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時表示:“我很理解中國平安會對該決定表示失望,但投資總要承擔相關風險。平安一直對富通的成長前景充滿信心,事后證明這不是一個正確的判斷。中方提到股東所持股份價值大幅縮水,但這種情況在比利時政府干預富通前就已經發生了。”
對于上述索賠依據,萊特姆指出,管轄此事的地方政府尚未批準這一協定。
這一官方的表態令1日剛剛上揚4.62%的中國平安H股,在次日盡數吐出漲幅,轉而下跌4.74%。
然而,熟悉國際法事務的消息人士,卻向本報記者否認了萊特姆的表態將是這一追索行為最終結果的判斷。該人士稱,盡管作為國家首腦,萊特姆的說法更多僅代表個人判斷,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在于“降低市場期望,提高談判籌碼”。
當日,比利時政府發言人亦表示,該國政府愿意繼續與中方協作解決有關問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