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條評論
若國美內部經營管理果真科學、完善,“黃光裕事件”也并不一定會給其帶來實質性的重創,此前也曾有創維集團與物美商業順利走出領軍人物敗北陰影的先例。
中國首富黃光裕的負面消息讓國美這個家電渠道“巨無霸”陷入到尷尬的境地。
依歷史經驗,很多民營企業領軍人物與企業實體的命運聯系非常緊密。此前,唐萬新之于德隆,顧雛軍之于科龍就是典型的例證。時下,業界對國美電器前途的猜測與隱憂也受到這一思維的影響。當然,若國美內部經營管理果真科學、完善,“黃光裕事件”也并不一定會給其帶來實質性的重創,此前也曾有創維集團與物美商業順利走出領軍人物敗北陰影的先例。
黃光裕被查的消息一出,該公司高層旋即對媒體稱“黃光裕并不是國美的全部”,而海爾、格蘭仕、創維、長虹、海信等家電巨頭也聲明鼎力支持國美。畢竟國美是內地家電零售業屈指可數的寡頭,其目前的年銷售能力已達1000億元,這在銷售規模只有6000億元的內地家電市場中無疑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家銷售巨頭似乎已經到了“大到不能倒”的規模。
由此看來,此次“黃光裕事件”對國內家電零售業如何健康發展提出了警示。渠道商要求供貨方繳納“進場費”和“促銷費用”已是業內的潛規則,同時,對供貨商的貨款以長賬期形式支付以加強流動資金已是零售業通例。雖然本著改善與供貨商關系、增加現金付款比例的原則,截至今年9月底,國美應付賬款及票據周轉天數已從去年同期的137天下降到123天,但眾多供貨商的到期賬款仍然是筆巨大的款項。據報道,某些商業銀行也開始著手對國美等企業進行緊急核查,并有提高承兌匯票質押比例等可能,這將給國美形成不小的資金壓力。
從實體企業角度講,創始人固然是諸多民營企業的靈魂,但卻不能成為維系企業成長的唯一依仗,企業的運作仍應當依靠制度管理。從整個行業的角度看,在“渠道為王”的今天,門店銷售已不是制造商們的唯一選擇,網絡、電視等媒體多元化銷售將會得到迅速的發展;而格力電器等自建銷售渠道的做法也可值得同行的借鑒。
國美電器是否最終會度過“黃光裕事件”的危機,市場將拭目以待。鑒于國美電器特殊的市場地位,對于國內家電零售渠道的重新審視也應由此深入展開。
□馬紅漫(上海 資深評論人)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