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日,對境內居民資金到香港股市“自由行”消息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的,就是恒指,剛在前一個交易日大跌千多點,消息透露當天即回彈出9年來最大升幅,并在接下來的幾天內保持了前進的方向。
盡是政策出臺就如此活躍,可以想見大批資金通過中銀國際的賬戶流入香江后,將有一番怎樣激動人心的上漲啊,據說有香港的分析師甚至做出了H股可能在幾周內和A股價格接軌的預判。如果您看了前面的文章,肯定會理性地看待這樣的分析。
但我的一個朋友還是選擇在這個時候買了些紅籌股,因為短期來看,股價有被推高的理由:利好消息、多方資金涌入、國際環境漸緩股市有回調需要,“盡管漲幅不會很大”。多位被采訪對象也認同這樣的觀點,內地資金入港,對市場會形成良性反應并成為部分機構做多的“借口”,而長期看來,5~10年內,內地的機構投資者將對香港和全球股市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作為“窗口”的香港,將分享中國經濟成長帶來的機會。
如果因為風險就拒絕香港,顯然有些保守。畢竟,隨著資本項目的逐漸開放、中國金融市場更緊密地參與全球經濟活動,滬深股市的水平位置也會慢慢與其他市場拉平,在此時進入香港股市,也可以“試游”一番。這更像是“三峽的水閘”,上游下游的水各引些進來,然后逐步降低水位讓船順利入海——更符合我們的習慣。
倍受關注的短線投資品種
與以往分析師推薦滬深股市的股票不同的是,《錢經》采訪的專家團隊拒絕回答這樣的問題“目標價位是多少”“大致應持有多長時間”和“在哪個價格區間補倉”。我能想象他們回答問題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若按照這樣的思路去投資,豈不是要讓讀者砸上門去?
投資港股,短線切記“順勢而為”,而且不要去貪便宜買什么“超跌”股,那里的很多股價一趴就是幾年,根本沒有輪漲的概念。但若進行短線操作,分析師們建議從下面三個方面展開聯想:
•即將回歸的紅籌
目前在內地上市的大型藍籌股中,權重排名前10位的金融股占了絕大部分,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交通銀行、招商銀行。這6只金融股占上海交易所滬綜指權重超過50%。
這六只股票全部都在香港上市交易,股價的相互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香港市場對內地市場的影響實際上是剛剛開始,在香港上市并位列恒生指數權重第二的中國移動即將回歸,而像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石油,中國電信,建設銀行等巨型藍籌股也將在未來一至兩年內陸續登陸A股市場。如果這些股票全部回歸,則這些藍籌股的權重將占到滬綜指80%以上,香港內地市場的相互影響更加明顯。
從這個角度判斷,回歸受到熱捧必會拉動股價向上。
•差價大的兩地上市公司 (見上圖)
如今各類股份中,以折讓較A股大的H股受追捧,23日個股長勢回落,但中鋁(2600.HK)升16.8%至15.54元,而大折讓江西銅(0358.HK)及大唐電力(0991.HK)亦分別升6.5%及8.3%。
因為估值體系不同,實現同股同價的可能行極小,但此類股票容易受到資金青睞卻是事實。
若是以價差比為橫軸,以估值為縱軸畫一個二元圖譜的話,處于低水平位的靠外側的個股,顯然是具有短期價值的。
•短期表現力評級被調高
香港道亨證券的嚴政緯、李俊斌兩位分析師看好中國網通(906)和中國財險(2328),并分別提高了這輛只股票的買入評級。此外,市場多家評級機構也在最近紛紛提高了中信泰富(0267)的評級。
香港市場上的分析機構對個股的研究往往以評級評判,長期處于某一評級(比如:持有或沽出)的股票往往沒有短期價值,因為交投清淡;若一旦有權威機構調高某只股的評級,往往帶來短期內的活躍。
以中國網通分析,中期純利58.6億人民幣,按年增長2%,符合市場預期。道亨證券認為,該股營業額維持于420億人民幣水平,因固網業務疲弱,本地通話及電話月租收入按年分別下跌10%及22%,此下跌部分被寬帶服務收入增長36%所抵銷。
因未有進一步重組消息,因此股價缺乏催化效應,因此仍預判該股維持弱勢,但考慮到網通有機會經營移動電話業務,現價相等于11倍2007年市盈率的估值并不昂貴,建議買入。
長線價值,港股仍是掘金地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它對股票的估值標準是全球化的。因此,內地市場的股票估值也將更多地受到美國、歐洲等地市場估值的影響;又由于大型藍籌股主要的經營集中在內地,所以內地投資者對這些企業相對于香港及海外投資者能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所以,它們在內地的股價變化也會對它們在香港股價的表現造成影響。
從這種意義上講,無論是滬綜指,還是恒指,由于有了更多的中國內地大型企業的加入,從長期趨勢上講,未來的表現將更加趨向一致。
從成長性的角度看,分析師呂文波建議投資者避開周期性行業(如:石油,鋼鐵,煤)股票,這些股票在國際市場上的波動帶有強列的“一損具損一榮具榮”特點,卡特里娜颶風襲卷墨西哥灣,在中美洲沒有油田的俄羅斯能源股也會下跌,缺乏對行業的細致了解的個人投資者,是很難在周期性行業中全身而退的。
相反,公用事業類、航空和零售等行業,業績增長,前景穩定,值得長期持有,更因為香港市場是存有大量估值偏低的該類股票,逢奧運良機,值得買進。
如果從投資者角度出發,呂文波建議內地投資者首選H股和紅籌股,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要比海外投資者更具信息優勢;此外,極具成長性的跨國公司也是不錯的選擇,通過香港市場購入可口可樂、波音公司的股票,不知會不會有與“巴非特”同行的感覺?
未來的未來
參與香港市場的未來并不簡單,而是更復雜了,這種復雜集中表現在有價證券定價的全球化上。從過去香港市場歷次大的股災中看到,一旦金融風暴來臨,再好的企業也無法抵擋投資者的瘋狂拋售。
對于內地投資人來說,香港市場就如同一個塞著瓶口的細頸瓶,另一端連著寬廣的大海,一旦“自由行”開始,投資人可以借助香港這個平臺,實現資產的全球配置,其價值并不在港交所的那1200多只股票。渣打的經濟學家王志浩在政策之中看到了一些弦外之音,暫時的,我們只能投資于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證券——這是指股票還是包括債券的所有證券產品呢,或者更遠一步,我們是否能投資被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六千多支基金呢?
如果這個令人激動的未來能馬上來臨,上文中我們提到的股票投資則變成其中一個選擇,投資者大可以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選擇更多的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金融產品作為投資的選擇,比如高收益的新興市場債券產品,年收益超過11%,相對于內地年收益約4%的人民幣債券產品,的確要高出許多。還有用于規避貨幣貶值的黃金基金產品,以及投資美國、歐洲的大型藍籌股,如可口可樂,埃克森美孚等國際一流企業,收益也是不錯的。
但僅就目前而言,投資者投資香港只有兩個選擇:單槍匹馬的直接投資;通過QDII這些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運作。讀者大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未來會是什么模樣,誰知道呢?但至少我們對趨勢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