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雯
成交量極不活躍、融資能力逐步喪失,被日益邊緣化的B股公司在尋求新的希望,而中集集團的成功范本使得B股轉H股成為B股公司想要將“死水”盤活的一條上佳通道。但普華永道在昨日的首次上市融資2012年回顧及2013年前瞻表示,B股轉H股尚需跨過多道“坎”。
中集模式顯優
自從中集集團以介紹方式成功實現首單B股轉H股之后,被市場日益邊緣化的一眾B股公司似乎看到了希望,隨著萬科B和麗珠B接連停牌,一時間兩者籌謀B股轉H股的猜測四起。
目前B股的“出路”有幾種版本:一是回購注銷,例如魯泰及南玻等;二是退市;三是B股轉H股;四是B股直接轉A股。
華融證券認為,第一種模式會減少公司注冊資本,且需要公司具備充足的自有資金,對公司生產經營會產生一定影響,采取這種方式的公司占比較為有限;第二種模式為滿足退市條件的極差公司;而由于A、B股股價懸殊,第四種模式可能對A股構成較大負面沖擊,目前尚未出現這種模式。
而中集集團以介紹方式成就了首單B股轉H股,H股掛牌之后更是連漲幾日,成為第三種模式的典范。
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規定:“介紹”是已發行證券申請上市所采用的方式,該方式毋須作任何銷售安排,轉換完成后可以直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因為尋求上市的證券已有相當數量,且被廣泛持有,故可推斷其上市后會有足夠市場流通量。
因此,華融證券認為第三種模式可能是相對較容易、對市場影響也最小的模式。但這種模式要求上市公司在財務測試、最低市值、公眾持股量等多個方面都要符合港交所相關規則設定的基本門檻,例如證券預期市值至少為2億港元,預期證券上市時由公眾人士持有的股份的市值須至少為5000萬港元等。
復制并非易事
據普華永道香港審計部合伙人黃煒邦稱:“B股轉H股需要達到一定的要求,只有部分B股企業能夠達到轉板要求。據普華永道估計,2013年有3~5家可能實現B股轉H股。”
普華永道香港資本市場服務組合伙人陳朝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根據B股轉H股的要求,以2011年的數據來看目前符合條件的B股公司大約在30家,但由于2012年經濟環境因素有可能影響2012年部分B股公司的業績,進一步拖慢B股轉H股的時間表。”
而除了上述港交所的“硬門檻”之外,據陳朝光對本報記者表示,B股轉H股公司還面臨著許多“軟條件”:“H股市場有許多國外投資者,他們可能偏向希望上市公司選用具有國際背景的會計師事務所,而目前一些B股公司所聘請的是內地會計師事務所。如果要轉換會計師事務所,將在時間和成本上對B股轉H股公司形成考驗,因為新任會計師事務所會對前三年的財務報表重新做一些審計工作。另外,如果B股公司要發行H股,一旦這家B股公司同時在A股上市,那么則需要A股股東進行審批。由于不同公司之間A股和B股的股價存在差異,則A股股東對于股價的不確定也會對B股轉H股產生影響。所以符合要求的公司雖不少,但真正能夠在2013年實現B股轉H股的只有當中的少部分。同時B股轉H股公司需要考慮是否在轉板之后進行再融資。”
陳朝光認為,由于再融資牽涉到需要確定承銷商、尋找投資者,需大量精力和成本,而且可能對A股股東有攤薄作用。因此在前期,介紹形式將成為主流,今后的發展還需要看市場對B股轉H股的反應。
華融證券則認為,由于目前B股股價相對A股偏低,B股無論是轉入香港市場還是轉向A股市場都有較高的套現沖動,對市場構成壓力。
而內地企業的涌入對于港股市場或許也是種“救贖”。縱觀2012年全球主要資本市場,香港市場退居第四,其2012年IPO共計64宗,融資規模達到898億港元,較2011年的2723億港元減少達67%。
由于來港上市門檻放松, B股轉H股大門開啟等原因,香港2013年的IPO業務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復蘇。普華永道預測2013年香港將有80宗新股上市,當中65家企業在主板上市,另外有15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預期全年新股上市總集資額將在1200億至1500億港元,較2012年明顯改善。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