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艷
海通證券H股發行正在閃電進行中。11月17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11月21日通過港交所聆訊,11月23日上市預覽文件便上載港交所網站,預路演也同日展開。
據外媒引述銷售文件稱,海通擬在港募集15億美元資金,另15%的超額配售權可再募集2.5億美元資金。以此估算可募集最多17.5億美元,已少于最初計劃的20億美元規模。此前接近承銷團人士曾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海通證券H股計劃于12月15日上市。
動作迅速是為了把握上市時間窗,某種程度上也是中資券商出海沖動的寫照。
今年10月,中國最大券商中信證券(06030.HK)到港上市募集128億港元凈額資金,高達65%的資金將用作發展境外業務,包括設立或收購境外研究平臺,以及銷售和交易網絡。
至于以資產總額和資產凈值計算排名第二的海通證券,據外媒引述銷售文件稱,35%的募集資金將用于境外策略收購和業務擴張,40%資金用于發展融資融券和另類金融產品投資,其余25%款項為子公司增資及作為一般營運用途。
實際上,海通證券已擁有香港上市平臺海通國際(00665.HK),邁出了國際化的第一步。2009年12月,海通證券香港子公司海通國際控股以18億港元收購香港大福證券52.86%權益,并于去年更名為海通國際。目前,海通國際控股持有海通國際69.74%權益。
除中信、海通外,其他內地券商也在各自解決“一參一控”等歷史問題以圖上市。據報道,申銀萬國和國泰君安的換股已于近日完成。去年將香港業務獨立上市的國泰君安國際(01788.HK)內部人士曾告訴本報,國泰君安計劃明年通過A+H或A股整體上市。據媒體報道,申銀萬國則力爭2013年上市。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中國券商國際化一般通過自身發展和收購合并兩種路徑進行。前者步步為營,后者則需時進行文化融合。他指出,海通收購大福令其市值迅速增長,一舉超越其他已在港經營多年的內地券商;而資金雄厚的中信則更具魄力,直接通過收購走向全球。
今年7月,中信證券香港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以3.74億美元現金作價,收購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持有的里昂證券及盛富證券各19.9%的股票。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今年9月表示,收購里昂和盛富正在交易中,下一步是對兩家股票經紀公司的銷售平臺進行有效整合,“我們對以后情況持開放態度”。
在中國券商齊出海的背景下,香港的投行業務也漸由以往國際投行主導的局面,變成由國際投行與中資投行分庭抗禮的局面。投行業務產生的收益漸成為香港中資券商的主要收入來源。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資背景投行占主板IPO保薦業務市場份額,若以上市家數計算,由2001年約16%升至約41%,股票發行額由2001年約168億港元增加至2010年約1538億港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7.9%。
但出海不可能一帆風順。由于市場急劇波動,中信證券H股上市時發行價格受壓,海通證券H股面臨市況也并不樂觀。有國際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上有12家公司正在上市進程中,其中要12月10日之前定價、募集資金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有四家,包括周大福、海通、新華人壽和香港電訊。
香港電訊昨日公布以下限4.53港元定價,上述投行人士稱,目前情況下發行價將受壓已毋庸置疑。而此前中信證券獲得了六名國際基礎投資者“捧場”。該人士稱,如今基礎投資者的尋找也相當困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