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誠東游記
在香港、新加坡上市,是保誠撬動整個AIA交易的重要支點
□ 本刊記者 曹禎 本刊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 文
扛
著以355億美元收購亞洲第一大壽險公司的壓力和機會,英國保險巨頭保誠(PRU.L,02378.HK)出現在香港和新加坡交易所門口。
今年3月,保誠宣布以355億美元從美國國際集團(AIG)手中購入友邦保險(AIA),創下這場全球保險業最大并購交易的紀錄。此后,英國投資者對此的非議不斷,保誠的股價亦沒能回到交易宣布之前的水平。
保誠希望在亞洲資本市場找到對并購的認同。5月18日,保誠公布了一份長達940頁、厚約7.6厘米的收購說明書,對收購AIA一事以及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上市進行了詳細說明。雖然此次保誠上市的方式不涉及融資,只是將部分股份轉至亞洲資本市場掛牌交易,但保誠希望借此次“東游”提高估值水平、改變投資者構成,從而成為撬動整個AIA交易的重要支點。
向亞洲靠攏
5月17日、18日,保誠宣布介紹上市、供股(Rights Issue)等資本市場操作的內容和時間表。這比保誠當時預計5月11日完成兩地上市晚了不少。究其因,乃英國金融服務局(FSA)對合并后公司的資本情況有所擔心。
雖然英國的投資者并不看好保誠這一大手筆,但在亞洲,收購AIA卻被看作一樁好交易,一些中資金融機構希望納入囊中而不得。
而保誠的計劃正是利用兩個市場對這一交易的不同態度而大做文章。介紹上市和供股,是保誠完成收購友邦保險整個計劃的重要步驟,保誠希望預支亞洲投資者對當地發展的信心,以撬動整個交易。
如果走在香港IPO之路,將受到多重監管限制,諸如盈利要求,管理層三年不可變動等等,這對于剛剛完成收購的保誠來說, 如果要滿足IPO要求,可能還要運作三四年。
雖然介紹上市本身不涉及融資,卻很有可能幫助保誠獲得更好的估值。香港保險板塊估值相對較高,中國太保上市時市盈率約為30倍。而2009年保誠市盈率僅為13倍。估值提高,無疑有利于保誠的下一步融資。同時,在香港上市也有助樹立保誠在亞洲的品牌形象。
保誠的這一判斷不失精準。據接近交易的人士表示,在保誠宣布在香港介紹上市后,新加坡交易所主動接觸保誠,希望公司可以同時在新加坡上市,“畢竟對交易所具有指標意義”。
而且,保誠已經取得香港交易所關于上市后首六個月不能集資的豁免,在介紹上市后,即可轉而進行供股進行籌資,實現無縫對接。所謂供股即配股,指按照相同比例向現有股東出售新股。但和內地不同的是,供股權可以轉讓。
根據公告,保誠將于5月25日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并對6月4日前納入保誠股東名冊的投資者,分發供股權,此供股權將可在6月10日至23日在市場進行買賣。
保誠的籌資計劃包括現金加股票兩部分。根據招股說明書,現金部分由供股獲得的200億美元和發債得來的50億美元組成。除去現金部分,保誠還將通過股票等有價證券支付余下105億美元的收購對價,其中包括55億美元的股票、30億美元的強制可轉債和20億美元的票據。
保誠計劃以每2股供11股的比例,每股104便士的價格向現有股東供股,該價較5月14日收盤價有80.8%的折價。
由于近日香港市場低迷,保誠承銷團已經找來多位香港本地富豪助陣。據香港媒體報道,李嘉誠、鄭裕彤及劉鑾雄等富豪將擔任分包銷商。港媒預計這幾位富豪獲得的傭金可達千萬元,甚至上億元。此外,新加坡的主權財富基金GIC也曾表示參與供股,且規模不小。
1+1=3?
和保誠自己的如意算盤有所不同,保誠的一些投資人正在謀劃一個更激進的方案。
目前保誠第一大股東為美國的Capital Group,經過今年3月的增持,旗下的30多只基金共持有保誠12%的股份。據英國媒體報道,多位基金經理中部分贊成本次收購,但更多持懷疑態度。
4月12日美銀美林的報告中,分析師建議賣出保誠的英國壽險業務。“我們預計這樣可以將供股的規模減少40%,現有的投資者可能會愿意接受。”報告稱。隨后,Capital Group旗下多只基金經理聯合開會,密謀將保誠集團分拆賣與三家投資者,其中英國第二大保險公司英杰華(Aviva)可能收購美國業務,英國投資大亨Clive Cowdery麾下的Resolution則可能接受英國業務,第三家公司則未透露具體信息。但據稱潛在投資者并未立即對收購保誠業務表示興趣。
保誠數據顯示,2009年英國和歐洲新業務利潤2.3億英鎊,美國新業務價值6.64億英鎊。亞洲新業務利潤7.13億英鎊,同比上升12%。
同期AIA的新業務利潤下降41%至5.7億美元。不過保誠亞洲CEO班力導(Barry Stowe)認為,業績的數字要放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看,AIA不可避免受到了AIG的牽連。
麥肯錫在一份報告中認為,接下來五年里全球壽險保費增長中,40%都在亞洲市場。若保誠如愿完成收購,保誠亞洲業務對集團新業務利潤的貢獻可能從47%升到60%。同時,保誠很可能成為亞洲眾多市場的領跑者,包括香港、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等。
班力導自信滿滿,公開表示受到了亞洲投資者熱情歡迎。他認為保誠與AIA的結合是一筆“1+1=3”的交易。
這也是保誠總裁譚天忠(Tidjane Thiam)的希望。譚天忠出生于1962年,現在48歲,因屬虎而被一些香港媒體以“虎仔”相稱。譚天忠曾擔任英杰華歐洲CEO。此前還曾在麥肯錫工作,主要服務公司為保險和銀行。
據英國媒體報道,譚天忠擁有法國國籍,還曾在科特迪瓦擔任政府要職,甫一加入保誠就擔任首席財務官(CFO),是英國金融圈里少數沒有會計背景的財務主管之一。他于2008年3月擔任保誠總裁,也成為歷史上首位擔任英國富時100指數公司總裁的黑人。
在5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譚天忠公布了本次收購的財務目標:2013年實現合并后亞洲新業務保費增長1倍以上至28億英鎊;2013年實現合并后營業利潤增長1倍以上至32.6億英鎊;從2011年每年從AIA獲得上游收入10億美元;維持原先的股息政策等。同時,保誠計劃2013年前實現新業務保費收入協同效益8億美元;2013年前實現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成本效益3.7億美元。
豪賭的風險
不少分析師和投資者對保誠這場“豪賭”并不以為然,認為保誠計劃2011年起每年獲得10億美元并不實際,因過去年度AIA每年交給AIG的利潤從未超過3億美元。至于維持股息,則是基于保誠對亞洲壽險市場高增長的假設,而在擁有香港、新加坡和韓國等成熟市場的亞洲,能否保證首年標準保費(Annual Premium Equivalent)維持15%的增長,還是個未知數。
也有分析師指出,管理層給出激進收入增長目標,而且是在樂觀的假設情形下,算出的內涵價值。
“我們相信這筆交易有可能在下個月投票中被否,”美銀美林分析師Blair Stewart不看好6月7日股東大會結果,“從我們與投資者的談話來看,最主要的擔心是供股的規模過大。”此外,市場也對保誠管理層“缺乏經驗”存有疑慮。而保誠需要爭取參會股東所代表權益的75%,才能讓交易往下進行。
除了融資戰役,由于AIA亞洲業務遍及15個國家地區,亞洲各國監管部門的審批也是保誠收購要過的重要關口。
保誠在中國內地面臨的雙牌照問題尚無定論。目前,保誠在內地擁有一家合資公司信誠人壽,而其收購對象友邦則是惟一一家在內地擁有獨資壽險牌照的保險商。
譚天忠近日在英國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正考慮出售友邦中國50%的股權,“在中國,已有幾位潛在買家表示了強烈的興趣。”譚天忠說。 “我們已與中信集團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各持股50%,合作非常愉快。”譚天忠表示,“我們之前去見了監管者,他很積極,也很友好。他說歡迎這個交易,但不能繼續持有AIG從上世紀就獲得的100%股權,基本上至少得賣掉50%。”
本刊特派倫敦記者張翃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