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熱或將走至盡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9日 14:1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西南證券 周興政 盡管從2004年之前的情況看,香港新股行情市道一直好壞參半,但近年來新股“賺錢效應”卻悄然由內地股市移至香港,并越來越多地為香港投資者津津樂道。 筆者之見,其中原因在于兩個方面:其一,最近兩年來香港新股市道極其強勁,賺
新股行情來自內地概念 近年來,香港股市中新股受追捧、表現強勁的原因,應與市場中的“內地概念”密不可分。一方面,從近年來香港IPO情況看,雖然來自內地企業直接以H股形式作IPO的新股數目相對有限。但所有的IPO股份中,卻有逾8成擁有龐大的內地業務背景,或者主要的業務收入來自內地。諸如人民幣升值、內地宏觀經濟高速增長等因素亦對這些股份均產生了較好影響。 另一方面,近年來香港股市中,以H股為主的中資背景股份,投資價值已經越來越多地為國際投資者所認可。中資股份空前絕后的價值回歸行情備受矚目,這種狀況也成為同類新股在招股時段和掛牌之后持續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 新股之中的非中資股份多為香港本地的公用事業類股份,此類公司的規模較小,增長性相對不高,并不適合大型資金的長期投資。與此相對的是,近年來在港上市的中資股份之中卻不乏重量級企業。諸如建設銀行(0939)、交通銀行(3328)、中國人壽(2628)、平安保險(2318)等。由于這些重磅股上市之后表現良好,投資者從中獲得豐厚的差價回報。在此示范效應的指引之下,同類中資新股一并獲得追捧的原因就不難理解了。 定價漸高降低上升空間 另外,中資股板塊的良好漲勢和新股市場的強勁需求也令新股定價水漲船高。即便不以2003年H股市場大漲行情啟動前后的新股定價估值對比,僅就最近一段時間內的情況也能看出這種現象。 比如,本周四開始公開招股的中國銀行,招股價為2.50-3.00港元,相當于該公司目前賬面價值的1.9-2.2倍,價格區間高于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去年六月份,交通銀行IPO招股價市賬率僅為1.6倍,去年10月底建設銀行IPO招股價市賬率則為1.99倍。招股價格持續上升,可能將直接導致相關股份掛牌后股價上漲空間的降低。傳言中國銀行部分投資者準備以較招股價格高5%左右的價格進行大宗股票出售,這意味著其上市之后,將難以出現類似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那樣獲得瘋狂追捧的局面。 追捧中資新股的投資者需要注意的事項還包括新股的行業因素。非常明顯,數年之前,內地大型企業來港招股以石油、石化等資源類股份為主。在資源價格日趨高漲的情況下,這些公司的盈利以及股價表現都是能夠得到保障的。而且,由于香港本地的同類股份較少,這些股份本來就是一種稀缺資源。近年來,在港上市的內地大型企業則以金融股為主。香港是一個金融業極其發達的地區,優質金融股毫無稀缺性可言。而且,國際投資者對于中資金融企業也難有足夠的信任和認可。短期炒作雖然能令相關股份股價上漲,但中長期前景充斥不少變數。 市場資金面捉襟見肘 此外,盡管香港是一個開放的金融市場,新股IPO也有逾90%的股份在歐美地區面向機構投資者國際配售,但持續巨額的融資活動也使得這個市場的資金面捉襟見肘。 相關統計結果顯示,2005年54家主板IPO公司通過公開發售和國際配售部分合共籌集資金1650億港元,這一額度同比2001年水平增長6.6倍之多。今年年初至今,于香港主板上市的14家新股公司通過首次公開發售和國際配售合共籌集資金僅166億港元,這一數字顯然并不算多。不過,若計入正在招股的中國銀行高達逾680億港元的籌資額度,15家IPO公司的籌資總額就大幅增至近850億港元。由此來看,即便下半年沒有大型公司IPO,今年的融資總額突破千億港元并無任何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