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港股直通車緩行 試點銀行及資金門檻尚存變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2日 15:22 南方都市報
作者: 賀信 周炯 試點范圍、試點銀行、資金門檻尚存變數 “港股直通車”為什么還沒有通車?究竟何時通車?車似乎已經準備好了,為什么發車的信號還沒有傳來?其中還有沒有變數?哪些方面存在變數?…… 大家都在等待,等待信號燈亮起,而在這等待的背后,是有關各方的博弈,銀行與銀行間,銀行與監管部門間,不同部門之間……中國銀行的內部人士說暫緩通車是因為要“利益均沾”,在等其他銀行也做好通車準備;專家易憲容說不管從地緣還是從市場都不明白為什么不選把車通往上海或深圳;國家外匯管理局把“上車”門檻定在10萬,而銀監會則希望拉高到30萬,可能就此限制“乘車人數”。 博弈尚未結束,各方還在努力,變數主要就集中在試點范圍、試點銀行和資金門檻上。至于發車時間,中行總行內部人士透露說目前設定了兩個時段,“要么在9月底,要么在10月底之后。” 8月2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一項后來被稱為“港股直通車”的新政:允許境內居民不限量購買外匯投資香港股票,指定中國銀行天津分行獲得該項業務試點資格。 新政發布后第二天,天津中行即著手接受預約登記。來自全國各地的申請,以每天數百人的速度增加。中國銀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8月29日表示,中行對內地個人直投港股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直投港股第一單隨時可能產生”。 然而就在同一天,銀行監管部門發出不同的聲音。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相關方案仍在研究,暫時未有正式開展計劃的時間表。 中行高管最近一次針對該項業務表態發生在9月8日,副行長朱民在受訪時表示,相關準備工作至少完成了一半。至此以后,權威部門再未正式就此問題發表過實質性的言論。 如今距離新政公布已經過去一個多月,“港股直通車”仍未接到發車信號,與此有關的消息更顯撲朔迷離。天津,這座正在崛起的城市,是否是港股直通車唯一的首發站?中行,這家曾經在歷史上長期把持外匯業務的國有銀行,是否還將在境外直投領域繼續壟斷的神話?而股民,在試水境外資本市場之前,究竟要面臨多高的資金門檻?不同媒體從不同渠道打探到不同的消息,甚至同一家媒體在不同時段,報道口徑也前后不一。 各種跡象表明,在這些復雜紛繁的表象背后,隱藏著一個銀行和銀行之間,以及銀行和監管部門之間相互博弈的過程。 至于“港股直通車”究竟何時發車,中行總行內部人士透露說,目前設定兩個時段,“要么在9月底,要么在10月底之后”。 中國銀行將和競爭對手同時起跑 “現在‘港股直通車’出現變數,亦是出于‘利益均沾’的考慮。” 從某種意義上說,“港股直通車”的暫緩,是有關部門在銀行之間選擇利益平衡的結果。 最近幾年來,個人理財業務逐漸成為國有銀行主要的利潤增長點。以個人理財業務發展迅猛的工商銀行為例,個人金融業務對工商銀行利潤的貢獻已近四成。現在國內銀行已經不僅僅滿足于代銷第三方金融產品,各家銀行都將個人理財業務的重心,轉移到開發自己的金融產品上。 就“港股直通車”而言,銀行感興趣的包括: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以及吸收投資者的沉淀資金。而后者,恰恰是銀行爭取該項業務的主要動力。 早在去年5月份,國內居民儲蓄存款月新增額就開始呈現出不斷下降的勢頭。今年以來,資本市場主要是A股市場對儲蓄存款的分流作用日益明顯,現在中國股民開戶數正以平均每天20萬戶的速度增長。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居民儲蓄存款已減少418億元。 儲蓄余額是銀行開展信貸、投行等各項業務的基礎,實現個人理財和儲蓄業務的捆綁,無疑是“港股直通車”的魅力所在。 來自銀行方面的消息人士透露,同時提出該項業務申請的國有銀行共有3家。而“港股直通車”之所以最終花落中行,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銀行歷史上曾經長期壟斷外匯業務,即使是在相關業務已經面向其他銀行開放的今天,中行在該領域仍然占據半數以上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行具備相對完善的集團架構,旗下中銀國際是最早躋身國際投資銀行的中資機構之一,在香港等地具有多年證券經紀、項目融資及直接投資等領域的成功經驗。 “但審批并非含有排他性質”,這位消息人士說,“中行不過是先行一步”。 印證這種說法的消息是:9月7日,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在大連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首屆新領軍者年會上表態說,工行有望成為第二家“港股直通車”試點銀行。目前,工行各項工作正在積極籌備之中,以保證在審批獲準后,可以立刻展開業務。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也在同一天公開表示,招行正在申請“港股直通車”業務。隨后,東亞銀行釋放的信號顯示外資銀行也對此業務覬覦已久。港股直通車背后銀行之間的博弈逐漸浮出水面。 出于市場競爭的考慮,中行在外管局公布新政后,高調接受開戶預訂,以及將預約業務迅速擴展到整個中行系統等措施,不免帶有爭奪客戶群的色彩。 可以預料的是,中行此舉必然招致競爭對手的非議。未經證實的消息說,曾有其他券商和銀行集體上書,反對中國銀行坐享壟斷利益。 “現在‘港股直通車’出現變數,亦是出于‘利益均沾’的考慮。”中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按照他的說法,所謂“暫緩發車”,目的在于為其他銀行提供充足的準備時間,“中行將和對手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花落天津被指有違市場準則 調整之后的新方案,極有可能出現“港股直通車”從多個城市同時出發的情況 “港股直通車”業務選擇天津濱海新區,多少帶有點政策傾斜的意味。 2006年6月,這座擁有1200萬人口的城市被批準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試驗區。《國務院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提出:在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則上可安排在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 很多人將此次新政視為對上述文件的回應。美國《福布斯》雜志評論說:這意味著天津將恢復19世紀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的榮耀。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中國未來的金融格局將出現一南一北、功能互補的兩大重鎮:上海浦東致力于成為國內企業融資的主要資本市場;天津則是中國企業和個人“走出去”的橋頭堡,與境外資本市場實現對接的中轉站。 天津市長戴相龍一直著力推動天津的金融業發展。他曾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談判人之一,在央行行長任內,他協助朱镕基處理亞洲金融風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對于此次港股直通車的決策過程,也有專家認為有欠透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告訴《南方都市報》記者,目前這樣選擇的理據與合法性都不足。“如果論地緣,在深圳與廣東,其市場的基礎條件,其投資者的便利性及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了解等方面肯定會好于天津。如果從市場的發展程度來看,上海也不會落后于天津,但為什么不是在深圳與上海而是在天津?” 據中行內部人士介紹,“港股直通車”完全是中行總行擬定的產品,地方政府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相當有限,“天津中行系統,僅僅是被選擇為執行的工具”,而“產品設計方面的細節,可以說是中行和監管部門相互博弈的結果”。 這位內部人士還透露說,按照一般程序,境外投資理財產品,批準機構是外匯管理局,銀行只需向銀監會報備即可。外管局此前曾就此征求過銀監會的意見,后者并未明確表態。“后來銀監會高層領導就此提出異議,這讓我們也感到非常意外”。而調整之后的新方案,極有可能出現“港股直通車”從多個城市同時出發的情況。 針對這一說法,易憲容評論說:重大的國家開放政策,不應視為某個部門的特權與專利。“港股直通車”應該制定有效的市場準入規則。任何壟斷特權,不僅容易制造市場利益沖突,也將導致壟斷者不能夠對市場提供有效的產品與服務,甚至對國家政策的公信力造成損害。 資金門檻擬提升為人民幣30萬元 既要避免重蹈當年B股覆轍,又要考慮維持國內A股市場穩定 證監會一位高層人士告訴記者,在“港股直通車”的問題上,外管局和銀監會的看法出入較大。除了上述反對中行一家壟斷業務外,資金門檻亦是雙方分歧之一。 “港股直通車”最初方案設定資金門檻為人民幣10萬元。8月2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官員在公布新方案時評論說,放寬個人對外投資的匯兌限制,是促進境內個人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市場優化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提高資金收益的有益嘗試,也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拓寬外匯資金流出渠道,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重要舉措。 但銀監會對其中“分散投資分險”持有不同意見。中行內部人士引述銀監會官員觀點時說:境內投資者在投資習慣上與境外投資者存在重大差異,后者注重分散投資領域以求得均衡收益,而前者出于投機心理往往將“雞蛋裝在一個籃子中”。一個例子是:在境內,抵押房產投資股票市場的事情已經不止一次見諸報端。 “境內中小投資者抗風險能力尤其偏弱”,該中行內部人士說,“銀監會擔心的是,大量中小股民貿然進入海外資本市場,一旦失利可能引起社會動蕩”。出于這種擔憂,銀監會官員希望將資金門檻增至人民幣30萬元,優選那些資金實力雄厚,抗風險能力更強的投資者,率先試水海外資本市場。 事實上,“港股直通車”可能遭遇的陷阱的確值得警惕。此次方案公布后,香港恒生國企指數一周之內上漲近40%,業內人士憂心內地投資者從境外接過“火棒”,重蹈當年B股覆轍。 B股市場是2001年2月19日宣布面向內地居民開放的,但由于制度上的特殊規定,全面開放遲至當年6月1日。B股指數在此期間大漲200%,卻從6月1日起踏上了暴跌之旅,當時入市的內地居民損失慘重。 有關部門另外一層考慮是,維持國內A股市場的穩定。 “港股直通車”方案發布后,摩根士丹利曾發表報告指出,初期會有500億至1000億美元涌港投資,此后每年再有額外500億至1000億美元涌港。這對國內資本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個利空消息。因此提升資金門檻,限制“乘車人數”,成為后備選項之一。 證監會的態度將對“港股直通車”造成微妙影響,但并非決定性的因素。北京一位長期從事金融市場研究的消息人士指出,在證監會的時間表上,醞釀更久、市場呼聲更為強烈的股指期貨,應該排在“港股直通車”之前推出。“而且,‘港股直通車’和股指期貨都會對短期A股市場造成沖擊”,“兩大利空先后出臺的可能性非常低”。來自證監會的消息稱,如果股指期貨順利在10月底以后推出,“港股直通車”最快也要到年底才能成行。 中行內部人士總結認為,“風險評估和利益平衡是導致‘港股直通車’推遲的主要原因,最終方案與原始方案相比肯定會呈現諸多差異”,且“變數主要集中在試點范圍、試點銀行和資金門檻上”。 無論如何,“港股直通車”不會出現重大逆轉,上述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營銷部門連廣告片都做好了,一旦監管部門放行,立刻開始投放”。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