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記者 張靜/文
上周煤炭股的一日游行情讓眾多在9·30行情里嘗到甜頭的資金失望至極。
高送轉的填權行情撐起下半周的熱點輪動,中瑞思創(300078.SZ)更是以“每10派發現金股利15元,以資本公積金每10股轉增15股的分配預案”成為上周四明星股,成為目前A股里最豪氣的大股東;而西藏板塊的已有牽一發動全身的態勢;在日本強震的上周五,亞太股市急促下跌,大宗商品、原油、美元價格的劇烈波動影響了不少短線投資者的邏輯。
然而卻不改2011題材年的判斷,而其中最有可能出大牛股的題材——央企重組,這期為你詳細挖掘。
央企重組故事
2010年國資委沒實現央企數量降低到100家的承諾。結果是2010年只減少了7家央企,剩余121家。
這121家上市公司用一整天的時間都看不完。集團母公司,下屬研究院、分公司無數;上市的、未上市的公司業務關系復雜,監管層也表示“把大型國企打造成一個干干凈凈的上市公司”,上市央企上面不帶母公司,不帶存續企業,徹底市場化。”
之所以成為故事,是因為不管是重組了,還是即將重組抑或是只有重組預期的,都有那么一段段精彩的故事,縈繞在二級市場上。
ST高陶(600562.SH)從2009年初就開始的重組,至今仍為成功。其中經歷的內幕交易,對簿公堂讓人唏噓。
中航精機(002013.SZ)的連續9個漲停板;成飛集成(002190.SZ)兩個月內股價從10元到50元的區間跨度;洪都航空宣告重組告吹時的三個跌停板等等,這些無不構成投資者對2010年股市的印象。
這之中,有人收益滿載,有人為踏空惋惜,有人為高位接盤懊悔……然而故事并沒有結束,雖然轉變了央企整合的思路,要從數量控制到質量控制,但2011年央企重組的只會更加激烈。
精準打擊
投資人對“重組”總是又愛又恨。捕風捉影的各路消息混淆視聽。
這期理財周報不僅為你呈現全方位的央企重組路徑圖,不再盲人摸象,更精準定位可能性最大的上市公司,跟蹤最新的進展。121家央企涉及到上市公司270多家,然而剔除像上藥集團這樣已經整合的,再剔除像萬科這樣央企屬性低的,再剔除像華潤集團這樣多數公司在港股上市的,再剔除多數ST類股票,剩下的這165家是焦點,是預期承載者,是精準打擊的池子。
重組方式上,不管是將非主業資產剝離進入其他央企,還是進行產業內整合以擴展產業鏈,抑或是控股同類型上市公司資源整合,無非都是做大做強、弱肉強食的邏輯。
如果你2月在關注區域,3月迎接高送轉填權,那么在兩會后的題材真空期,央企重組將是個繞不過的話題,你看上汽集團的整合已經從華域汽車(600741.SH)停牌開始了。
這之中,10倍增長股的出現不是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