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記者 張銳睿
創業板初創之時,風頭無二。各公司無不是高科技企業,皆號稱自己擁有高成長潛力,一時間人心涌動,80倍、100倍市盈率比比皆是,大股東也賺得盆滿缽滿,億萬富翁層出不窮。大半年的時間過去,創業板已擴容超過了100家,當中報公布之后,高成長的泡泡在這個夏日幻滅了。
高成長的泡沫
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
上市之初,創業板公司就被打上了高成長的烙印,而2009年年報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上市公司的集體大手筆送轉是以往所罕有的。但2010年中報公布以后,投資者發現情況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截至8月27日,Wind統計,在已公布中報的113家創業板企業中,剔除無法比較的外,上半年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率為27.08%,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率為25.21%;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25.56%。而這三個數值,無論和中小板還是主板企業相比,都有了十分巨大的差距,打著高成長標簽的創業板,最終在業績增長這一塊墊了底。
本刊創業板特約作者張廣文對《紅周刊》表示,目前創業板的情況與當年中小板推出時有相似之處,2004年中小板剛推出時,公司的業績增長也比市場的預期要低,但隨后很多公司的業績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而且從香港以及納斯達克的經驗來看,創業板公司并不意味著就是高成長的公司,這其中的風險是投資者必須要認清楚的。“根據各公司的募投計劃,其募投項目基本要等到兩三年后才能實現效益,而各公司目前的業務成長空間普遍都比較小了,因此我認為創業板的成長性可能要再等兩年才能在業績中體現。”
對于目前的創業板,他更關注這些高估值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成長性來支撐目前的股價。“我毫不懷疑在這些公司中肯定會出現一些能夠持續高成長的企業,哪些公司能持續成長現在還說不清,但我認為目前的創業板中會有很多企業并不能實現高成長。”
起底變臉公司
除了整體業績增長不力之外,還有多家公司出現了業績變臉,在目前公布中報的113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的營業利潤出現了負增長,占比超過了20%。
其中尤為引人注意的是國聯水產,7月8日方才登陸創業板,一周之后立即發布預虧公告,中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738.93萬元,同比增長10.89%,經營利潤為-1412.79萬元,同比減虧103.19萬元,凈利潤-1336.15萬元,同比增虧176.45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影響后,凈利潤為-1496.04萬元,同比減虧7.26萬元。而招股書顯示,2008、2009年公司的利潤總額分別為7614萬元、9664萬元,利潤增速分別為3.4%和27%。
公司方面表示,上半年為對蝦養殖淡季,原料較少,致使產銷量降低,固定費用占比上升,導致虧損。此外,政府補貼同比減少也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原因。
此外,還有多家變臉公司,也引起了本刊的注意。
寶德股份:上市之前受到市場熱捧的寶德股份,這幾個季度的業績卻是一季不如一季。2008、2009年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1553.6萬元和2683.28萬元,但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85.29萬元,同比下降82.82%。營業利潤為133.09萬元,同比下降92.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3萬元,同比下降82.0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同比下降92.87%。而一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301.65萬元,這也就意味著二季度的凈利潤僅1.35萬元,這無疑是一個大大的“杯具”。
對于業績的大幅下滑,公司表示主要系全球金融危機對公司所屬行業滯后性影響顯現,油田公司和石油服務公司紛紛縮減投資,部分正在履約和在談的項目被擱置。公司為訂單式生產和銷售模式,產品結構較為單一,最終客戶相對集中,對客戶依存度高等因素造成上半年在產訂單減少,引起收入、營業利潤和凈利潤的下降。
公司雖然如此解釋,但市場對于公司的成長性質疑一直不斷。對于公司的主營產品——陸地鉆機,公司對其的需求預測從2009年到2012年分別為9030臺、9048臺、9080臺和9119臺,并無明顯增長。而從客戶名單上看,公司國內銷售的主要客戶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這三大石油集團下屬的油田及石油機械設備配套商,與這些巨頭相比,公司能有多少議價能力讓人置疑。而中報顯示,公司的應收賬款高達4543萬元,幾乎是上半年營業收入的4倍。
漢威電子:公司的業績降幅之大,也令人咋舌。半年報顯示,公司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812萬元,同比下降49.7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僅為298萬元,大幅下降79%。
但讓人產生疑問的是,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下降了3.59%,但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卻同比大幅增加,分別上升了86%和58%,這成為了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而中報顯示,作為登陸創業板的第一批公司,公司雖然上市已經接近一年,其募投項目的進展卻十分緩慢。IPO募集資金超過了3.73億元,但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累計投入募集資金不過4190萬元,僅占總募集資金的11.2%,剩余3億多的資金則躺在銀行賬戶內吃利息。
康耐特:憑借政府補貼來美化業績的上市公司大有人在,康耐特正是其中之一。中報顯示,公司實現凈利潤1012.04萬元,同比增長8.44%,業績增長強差人意。但事實上,這1000萬的凈利潤中,包含了500萬的政府補貼,而公司上半年的營業利潤為636萬元,同比下降39.3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后的凈利潤為596萬元,同比下降33.73%。公司表示營業收入有所下降因黃樓廠區涉及拆遷導致車間停產,以及為規避國外風險減少了一些風險大的客戶訂單。
公司的說辭聽起來頭頭是道,但公司的是否真的具備高成長性?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康耐特無非就是一個來料加工的企業,與其他代工企業沒有太大的區別。康耐特生產鏡片的主要原材料包括7AT、7NG等樹脂單體,以及光學添加劑、偏振光膜等核心環節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性控制,其定價權被國外供應商掌握,公司存在原材料進口依賴風險。而公司的業務在很大程度對國外市場十分依賴,上半年74.2%的營業收入都是來源于境外市場。而在國際鏡片市場少數品牌商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為降低成本,這些品牌商以OEM/ODM方式委托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生產,而公司所賺取的正是這些代工費。
恒信移動:上市3個月,公司的業績同樣給了投資者一個措手不及。上半年公司額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為1150.43萬元和1206.12萬元,同比分別下降了22.69%和26.17%,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1047萬元,同比下降了23.82%。公司稱由于在報告期內加大了銷售網絡建設和研究開發投入,但獲得收益還有一定時間的滯后,因而報告期內的營業收入增加幅度沒有投入增加的幅度大,凈利潤有所下降。
公司的主營業務聽起來新鮮,叫做個人移動信息終端集成銷售服務,換言之就是賣手機的。今年上半年,公司該項業務實現收入41802萬元,占總營業收入的85.7%。而如同神州泰岳背靠中國移動,恒信移動也有一個靠山,那就是河北移動,公司與河北移動合作運營109家營業廳,還擁有29家自營零售店面、10家分公司、11家售后服務中心,其所銷售的手機,超過一半是中國移動的定制手機,一個以“個人移動信息終端集成銷售服務”為主業的公司,卻登陸了號稱“高成長、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創業板。而公司的另外兩項業務——“個人移動信息業務”和“行業移動信息業務”,同樣是完全依附于中國移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