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優質的高送轉多棲之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 13:31 和訊網-紅周刊
新浪提示:本文屬于個股點評欄目,僅為證券咨詢人士對一只股票的個人觀點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聞報道,新浪不保證其真實性,一切有關該股的有效信息,以滬深交易所的公告為準,敬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本刊記者 劉增祿 當今的娛樂圈,明星大多酷愛多棲發展。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精力過份旺盛者還能在閑暇之余開博客、辦雜志,沒事再到T臺上秀一把,似乎只專于一項就不能體現出你有才。股市如今也掀起了這股多棲潮,高送轉、增發、限售股解禁,多個頭銜一時間一古腦地都聚在了一家公司的身上。但股市不比其他,多棲題材能處處開花還好,但弱市之中利好攜利空,便不免會讓被調整搞得神經緊張的投資者更加擔憂。 股市多棲之一:高送轉+增發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2月28日,滬深兩市共有135家上市公司在年報中公布了分紅預案,占已披露年報總數的六成。分紅比例在10送轉5以上的公司有43家,其中達到10送轉10的有25家。在這些推出了分紅預案的135家公司中,2007年至今有35家公司實施過增發,還有52家公司擬進行增發。單從一家公司來看,是否推出高送轉分紅方案與進行增發并無必然聯系,但135家提出高送轉的公司中,有87家實施或擬實施增發,這種高密度的重合不得不引人深思。 對于這種高送轉伴隨增發的現象,市場中有評價指出,不少上市公司在實施或擬定向增發的時候,都會在私下承諾某些分紅方案。作為機構投資者,在認購上市公司股份時,會擔心股價出現破發現象,如果上市公司不能通過某種途徑減輕機構投資者的擔憂,機構認購增發股的積極性則會下降,隨之公司的增發事宜就有可能前功盡棄,這種現象在疲軟的下跌市場中尤為明顯。而源自2007年10月以來的下跌調整,已使得不少實施增發的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了破發現象,此時高送轉、高分紅無疑是推進公司能夠正常增發或破發之后能夠盡快收復失地的上上之策。 絕地逢生 反撲新機 悲觀彌漫的當今市場,高送轉已是市場中為數不多的投資亮點,不少公司在公布年報的高送轉方案后,股價都走出了不錯的上漲行情。保定天鵝除在年報公布當天便受到市場熱捧外,隨后的股價也走出了一波凌厲的上漲行情。國電電力、山西焦化等公司在公布高送轉的方案后,當天也都報收于漲停。但也有一些公司在高送轉方案推出之前,股價便出現了大幅上漲,而年報公布之后的市場表現則是“見光死”,所以年報披露期間,市場中經常會根據諸如資本公積金較高、未分配利潤相對豐厚等財務數據,來推測未來哪家公司更有望推出高比例的分紅方案,好以此來提前布局,把握住年報行情中高送轉題材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數據顯示,近期破發公司大多出手闊綽,國電電力、天音控股、萬通地產等不少公司都推出了分紅方案,國電電力和天音控股的分紅方案更高達10轉10派1.2和10轉8,大有給予投資者補償之意。而國電電力在推出頂級紅包之后股價便一舉收復失地。由此看來,資本公積金、未分配利潤、股本等財務數據,如今已經不再是推測高送轉的惟一標準,同時具備破發題材,或擬實施增發的一些公司,為了迎合定向增發參與機構資金的胃口,年報推出高比例分紅的機會或將更大,此時投資者不妨先將遭遇“增發門”的顧慮拋開,或許也能從中抓住高送轉的良機。 股市多棲之二: 高送轉+限售股解禁 按解禁預期推算,3月份將迎來今年的首個解禁高峰。處在當前疲軟的空頭行情下,限售股的解禁不但早已失去往日如三一重工神話般暴漲的輝煌,更是轉而被看成了市場中的洪水猛獸,而年報期間不少高送轉概念,也被市場看作是用來為大小非減持套現的服務。遙想2007年中期的榮華實業,公司在巨虧4000多萬后卻推出了10轉10的超級紅包,而中報披露的后一個交易日,榮華實業便拋出了重磅炸彈,公司7696萬限售股在當日解禁,此后關于公司股東減持的公告以及還款公告源源不斷。雖說解禁后減持是股東的權利,但上市公司以如此高送轉來配合莊家的獲利了結,做法委實不夠君子。 限售股中也有金砂 盡管現在限售股已經被市場界定為超級利空,但很多事情都有特例,限售股的上市流通,有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為投資者提供機會。公司的業績、成長性、投資價值以及限售股股東的持股比例等,都是影響解禁股套現的主要原因。 在限售股的上市過程中,一些價值被低估的公司很可能會受到機構投資者的一定關注,并在相對低位時大量吸籌。因此,解禁股給投資者帶來的操作機會也不一樣。大秦鐵路9.09億股限售股上市當天,股價不但沒有出現下跌,反而上漲了7.26%;招商銀行25.32億股限售股解禁之日,股價收盤漲幅也達到4.87%。對于一些已經提前下跌消化了利空的解禁公司,后市往往會伴隨一定投資機會。所以無論高送轉的上市公司動機如何,投資者都不能對其一概而論,要仔細分析其背后潛藏的內容,除了對財務指標進行分析之外,對其主營業務是否明晰、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等都要做出判斷,要看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能否真的跟得上股本的擴張。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