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交通銀行:品牌價值高 匯豐參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 17:14 新浪財經
新浪提示:本文屬于個股點評欄目,僅為證券咨詢人士對一只股票的個人觀點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聞報道,新浪不保證其真實性,一切有關該股的有效信息,以滬深交易所的公告為準,敬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
2007年10月29日(本欄目所涉及的股票僅作研究,不做特別推薦。投資需謹慎!) |
周一深滬大盤繼續維持高位震蕩反彈格局,熱點主要集中在煤炭股、期貨概念股、金融股、水務股、高速股等。權重指標股掌控了大盤,但大多數個股仍表現較弱。技術上,上證指數短期下跌趨勢沒有根本改變,本周仍有進一步殺跌風險。短線看,隨著銀行、地產等三季度基金重倉品種的整體強勢反彈,市場的弱勢格局開始出現扭轉,而很多個股在經過近期大幅的下跌之后,反彈的動能也不斷增強,個股機會明顯增多,而這又將有效地激發市場的參與熱情。今天筆者給大家點評一下交通銀行(601328)金融板塊個股
,建議后市關注,僅供大家參考!
將從“基本面分析+技術面分析+市場情報分析”分析,僅供大家參考! |
交通銀行未來三年業績預測: |
|
從基本面分析: |
對公業務優勢顯著
2007年上半年交通銀行存貸款增速分別達到22.21%和22.33%,居各上市銀行之首。存貸款增速超過2006年全年增速,遠快于其他全國性商業銀行。同時,貸款/存款比例為68.81%,處于上市銀行中間水平。上半年交行境外存貸款增速分別為213.51%和109.39%,在新增存貸款中,來自境外的新增存貸款分別占50.10%和28.23%。我們預計境外存貸款的高速增長是一次性的。若剔除境外業務影響,境內存貸款增速為11.69%和17.07%,仍高于境內平均水平的9.78%和11.17%。
公司類存款和貸款的快速增長是2007年上半年存貸款總額大幅增長的重要來源。其中,公司類存款增速達到35.39%,公司類貸款(不含貼現)的增速達到23.83%,均處于上市銀行中最快水平,增幅領先較多,表現出交通銀行在對公業務方面的巨大優勢。
資產質量穩步提升
近年來交通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由2004年末的2.93%降至2006年末的2.01%,關注類貸款比重也有大幅下降,由2004年末的15.54%降至2006年末的8.06%。盡管損失類貸款比重略有上升,但仍可認為其貸款整體質量提升。另外,截至2006年末,其撥備覆蓋率已經達到114.69%,符合監管要求,未來貸款損失計提壓力減小。
同時,貸款行業分布趨于合理。2007年上半年,交行向金融保險業投放的貸款出現爆發式增長,占貸款總額比重從2006年末的5.61%提高到11.36%。從2004年末到2007年中期來看,工業和房地產行業的貸款比重分別下降4.37和3.59個百分點,而電力及交通運輸和倉儲業的比重則分別上升1.48和2.72個百分點,表明其貸款正向風險較小的行業轉移。同時交行債券投資組合也更加穩健,投資中央政府和央行發行證券的比重提高6.63個百分點至55.49%,且未投資美國次級按揭債券。 |
我們再從技術面來看 : |
|
上圖截于《機構時代》軟件的k線圖中可以看到,該股上升趨勢不變,
上升力量較強。該股經過平臺整理,充分地吸收了籌碼,為后市上攻奠定基礎。從機構進出中可以看到,該股
在橫盤階段機構資金大量地流入,機構資金流入大于流出,后市可重點關注! |
其次,我們查看該股在市場中的風險狀態: |
|
該股今日收盤價16.56元,處于安全區域,是操做的相對安全區域,在其良好的基本面支撐下是絕佳的投資機會。
公司的資本市場聯結收入有較大提升:公司從中期開始適應市場變化,加大代銷基金力度,目前代銷基金只數已達到200只左右,銷售份額三季度又有大幅提升,即使考慮到費率的優惠,我們預計三季度資本市場聯結收入應有較大提升。 |
|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該股當前短線處于低風險區,并且中線處于
中風險區。因而,個股操作時可以放心建倉。從大盤風險看,短線都處于低風險區,但是中線也處于中風險區,所以投資者在具體操作上應注意大盤風險帶來的影響,實際操作上注意買入時的價位和倉位狀況,防止意外風險的發生。 |
|
綜上所述:該股主力處于完全度控盤,中短期趨勢向好。從基本面上看,
公司是我國第五大商業銀行,也是第一家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市的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擁有廣泛的布局合理的分銷網絡和行業分布廣泛且富有價值的客戶群,資產質量比較良好,不良貸款率逐年降低覆蓋率則逐年提高,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06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上,交行品牌價值位列銀行類品牌第1位。 |
|
《新機構時代》軟件--投資報告、業績預測、專家服務、盤中動態選股、機構決策引擎等五大金牌贏利秘訣。欲知詳情請致電:010-88018801
或登陸www.8801.com.cn |
|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