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5倍回報率的誘惑:私募基金大啖S股賺錢盛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 13:2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付建利 股權分置改革即將進入尾聲,目前,離股改最后的通牒期限還不到50天。本報信息部統計顯示,截至11月13日,滬深兩市尚未股改的公司有145家,其中,滬市75家,深市70家;兩市S股公司所占A股市場的比例,已降至10%以下。 一位券商研究員告訴本報記者,在這些S股公司中,政府推動的“重組加股改”方案的力度正逐漸加大,而在我國,目前上市公司的“殼”尚屬稀缺資源,一方面,未股改公司的質地大多比較差,而另一方面,未股改公司也存在著巨大的財富空間。在敏銳的私募基金眼里,S股公司中不缺乏這樣的“富礦”。通過參與S股公司的重組或者直接投資這些“殼”資源,私募基金在股改大限來臨之前欲抓住這一財富盛宴。 同時,在本周上證綜指輕松跨過“千九”大關,創下5年來的新高的時候, 5倍回報率的誘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基金經理告訴本報記者,一家市值不足3個億的未股改ST公司,如果私募基金通過參股后對其重組、接著進行股改、定向增發等,有了重組概念的這類ST公司的股價,在市場資金的追捧下,至少能達到未重組前市價的5倍以上。“500%的收益率,對善于套利的私募基金當然具有無比的誘惑力!”這位私募基金經理透露,他的好幾位基金朋友也正打算“趁著股改大限來臨之際饕餮一把”。 上海天道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俞鐵成曾多次參與過上市公司的收購,他告訴本報記者,私募基金一般通過兩種方式實現套利。一是“撒網式”地買S股公司的 和君創業咨詢公司總裁李肅也認同目前S股存在巨大的投資機會,李肅介紹,私募基金投資未股改公司除以上方式外還包括:一是直接買殼,等待凈殼價格上漲后再轉讓殼資源;二是主導S股公司股改,為S股公司注入新資金,并尋求優質資產注入,最終通過全流通全身退出獲利;三是買下上市公司的股權,然后裝進自身旗下的優質資產,私募基金成為S股公司大股東。 據李肅透露,已有不少私募基金在進行以上類似的操作。據了解,不少私募基金在大舉介入S股公司重組的同時,也在二級市場上掌握了S股股價的控制權。這種公司基本面和二級市場股價聯動的“做莊”效應,往往能給私募基金帶來不菲的收益。 潛在的風險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經理告訴本報記者,他們在參與華中一家ST公司的“重組+股改”時,因為“和地方政府關系關系沒有處理好”,最終不歡而散,而這家私募基金投入的接近1000萬資產也打了水漂。“現在我才感覺到,培育一個好的上市公司太難了,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位私募基金經理不無遺憾地告訴記者。 另一方面,私募基金的爭相介入正在導致S股公司“殼”成本飆升。據李肅介紹,質地比較“干凈”的S股公司,此前的“殼”成本一般在1500萬元左右,而現在一些S股公司的“殼”成本已比這翻了好幾番,這無疑給私募基金的投資帶來很大風險。“方案設計的好壞與否也至關重要!”李肅認為,私募基金在介入S股公司的重組過程中,如果方案設計不好的話,即使裝入了優質資產,也會最終被股民否決而白忙活一場。而全流通后,S股的股價會不會漲也是個問題,而且產業是“現買現裝”,如果是假的產業,股價就難免會一路跌下去。 在李肅看來,風險更大地方在于,S股公司一般不是國有的,這一“燙手的山芋”早就被私人老板掏空了,私募基金想要在這里淘金,無疑是難上加難。 據本報記者了解,在上述所提到的145多家未股改公司中,ST公司和*ST公司占到近一半的比例。其中,*ST公司有59家,ST公司13家。而且,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資不抵債的公司有43家,其中每股凈資產低于-1元的公司有25家。據數據統計,在今年前三季度每股凈資產排位的最后10家未股改公司中,基本上都有被民營資本運作過的痕跡。 深圳明達投資公司總經理劉明達認為,他們雖然是做私募的,但對投資S股的運作過程并不是很了解,“目前對這些也不感興趣。” 而俞鐵成也認為,私募基金投資S股存在巨大風險。如果對S股公司沒有控股權,就類似于賭博,部分連續三年虧損的公司,其重組部署或重大資產置換計劃有可能被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