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最具長牛特征的個股:并購題材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1日 17:02 新浪財經 | |||||||||
發掘最具長牛特征的個股---并購題材股 提要: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并購往往給被并購標的股帶來超越市場同期的平均收益,受到投資者的大力追捧。而目前國內以央企為主流的并購題材股也在蓬勃發展,怎樣看待并購題材的生命力,怎樣發掘并購題材就成為投資者不可忽視的獲利法寶。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央企并購股和外資并購股就不斷的活躍在二級市場,成為一類受人關注的題材。并購潮究竟具備多長的生命力,還有那類個股可能具備潛在的并購可能,并購其對二級市場的影響將是怎樣的,這些就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我們廣州萬隆網通過研究認為,并購題材將極具生命力,并購給被并購標的股帶來遠遠超越市場同期的平均收益,同時并購和私有化還極易成為翹動牛市行情的杠桿。 一,宏觀背景決定了并購潮流會持續的發展下去,并購帶來的題材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值得深挖的主線 先來了解一下并購發生的背景,我們認為有以下的幾個主要原因: 1,國務院發布實施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對相關的產業進行整合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入世的競爭,是推動目前特別是央企進行重組并購的主要原因。 2,股權改革推動同時也倒逼企業并購發生,比如在境外上市的公司旗下子公司在境內上市的情況下,為完成股改向境內子公司流通股東支付對價將直接損害境外投資者的利益,所以被倒逼采取私有化的模式直接收購境內公司退市,產生并購行為。 3,企業出于提高自身競爭能力的需要,比如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或者提高市場占有率,或者為了減少各種關聯交易,將相關的公司和資源進行整合而產生的并購行為。 4,由于上市公司股價低迷,不能體現其實際價值和未來的潛力,甚至低于其凈資產而導致的被其他公司收購,這種情況下也極易出現并購行為。 5,出于其他的目的,如母公司收購低市盈率的子公司,合并到母公司,合并后集團公司的市值被放大同時達到整合目的等等。 很顯然,由于我國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的轉型期,出于產業結構調整和打造完整產業鏈的并購行為將會不斷出現。而由于股改的完成,非流通股完全釋放成為流通股,股權流通后使通過股權轉移來實現產業并購變得更加容易,同時基于上市公司股價低估基礎上的并購或者二級市場上的惡意收購也會雛形初現。根據國內相關并購網的資料顯示,由于我國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轉型階段,基于產業重組和在此基礎之上的股權重組類的并購案例這幾年逐步增加,并且在未來幾年可能保持一個較高的數量。并購的類型正在由過去的財務并購轉向產業并購,并且這一趨勢有可能隨著股權的全流通而發生新的變化。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的宏觀大環境推動下,股票二級市場上的并購潮將具備很長時間的生命力,而且未來的熱點將會出現多變的特征。 二,央企并購類股的表現高于市場平均收益 從近期市場表現看,受益于央企整合的相關公司平均獲得了25%的超額收益。對境外成熟市場的大量實證研究表明,并購的目標公司也普遍存在統計意義上顯著超額收益。 如中國化工集團下的滄州大化(600230),中國鋁業集團下的山東鋁業(600205),蘭州鋁業(600296),百聯集團旗下的華聯超市(6000825),以及近期剛剛落下帷幕的華潤旗下的醫藥重組平臺華源制藥(600656),其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已經充分反映出這類個股受到主力資金的認同程度。 至于被私有化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兩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如收購齊魯石化(600002.SH)、揚子石化(000866.SZ)、中原油氣(000956.SZ)、石油大明(000406.SZ)四家子公司全部流通股份較停牌前一日收盤價溢價24.4%、26.2%、13.2%和16.9%。這還不包括私有化前夕帶動的個股漲幅。 這一市場反應和數據結果支持我們尋找潛在的并購目標公司,被私有化的標目和作為整合平臺的上市公司都具備極大的研究參與價值。 三,漲幅相對不大的潛在并購題材股 目前市場上還有一部分股票,或者因為各種原因極可能存在被私有化的可能,或者由于其所有權剛剛完成轉移,存在被母公司用來進行產業整合,打造成為產業整合平臺的可能性。但是基于其上漲幅度都不大,所以被我們認為未來具備這一題材的潛力股,當然后市走勢仍然要結合其實質性的整合步驟來做研判。 外運發展(600270),光明乳業(600597),上海電氣集團旗下上海電機(600835),上電股份(600627),上柴股份(600841)等由于大股股東為境外上市公司,在股改的過程中由于考慮到境外投資者的利益,很難通過直接支付對價的方式來完成股改,極可能出現私有化或者大股東出讓股權而帶來的上市公司并購,屬于被股改倒逼并購的個股。 中國化工集團旗下的黃海股份(600579),中鋼集團旗下的吉林炭素(000928),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旗下的中電廣通(600764),中糧集團旗下的申寶恒(000031),這幾只個股由于剛剛完成股權變動,被并入到新的央企旗下,可能成為相關央企集團重新整合其資產的平臺,也是值得關注的。 以上兩類個股都是值得關注的并購題材,但是我們仍然要強調的是,其后續的走勢要結合實質性的整合步驟來做研判。整合的成敗,具體的步驟都決定了上市公司的發展以及股價的具體走勢。 四,怎樣發掘股改完成后未來的并購潛力題材股 股改完成后,大量的非流通股權被釋放成為流通股,為直接通過二級市場來引發的資產并購打通了渠道。然而如何尋找未來具備并購潛力題材的個股呢,我們認為主要可以通過以下的幾個方法去發掘. 1、存在橫向并購與產業鏈整合可能性的公司。 根據國資委有關的"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五大指引,以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提出的"國有資本向四大領域集中"的指導意見,綜合考慮了央企對所控股相關上市公司產業相關性等因素后,在制造業、電力、煤炭、冶金和運輸業等行業中存在央企橫向并購或產業鏈整合的可能。 如航空一集團可能會利用哈飛股份(600038)對其屬下的飛機制造業的公司進行整合、華電集團可能利用華電國際(600027)對區域性發電企業進行整合、寶鋼集團可能利用寶鋼股份對其他鋼鐵行業公司進行整合、五礦集團可能利用五礦發展(600058)對相關礦產資源或者貿易企業進行產供銷銷售鏈條的整合等。 2、擁有自然資源優勢的上市公司,戰略并購價值凸出,國家勢必從反并購的角度加以考慮。 在稀有金屬、有色金屬等資源類行業中,有礦床儲備量占全球前列的一些重點龍頭企業,而某些資源更是未來新能源新技術所必須的原材料;另外,在資源類加工企業中,也形成了區域性或者國際性的加工龍頭企業。出于不可再生資源日漸貧乏,對這類企業的戰略性控制必將成為國家競爭的焦點。 3、財務特征符合并購目標的潛力公司. 由于二級市場價格低迷,同時公司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理想,能夠通過二級市場達到低成本收購目標的公司,極容易成為被他人獵取的并購對象。衡量這類上市公司主要是根據他的一些財務特征。 一是擁有穩定的現金流獲取能力以及收益增長率較高;二是擁有較低的市盈率和市凈率,較低的市盈率意味著較低的收購價格,較低的市凈率對于流動資產較多的行業以及房地產行業而言,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價值尺度;三是較低的財務杠桿,這表明公司存在進一步的舉債空間,對收購者而言更為有利。并且,行業的周期性越強,越應將財務杠桿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目前的市場上如:華升股份、西單商場、祥龍電業、沱牌曲酒、林海股份、天水股份、G東日、G重慶港、粵富華、北京城鄉、G西旅,本鋼板材、G水運、弘業股份、華北高速等公司,擁有近3年良好的現金流增長態勢和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態勢,理應受到并購者的更多關注。 4、由于各種原因,大股東存在著回購動力(即目前所說的私有化)的上市公司。 大股東有充沛的現金或者公司的市盈率高于子公司,既具備收購的能力,同時可以通過收購來完成集團整體市值增長.另外喪失融資能力的子公司,不再具備融資潛力,同時母公司為了維持其上市,要支付許多不必要的成本,比如信息公開成本等等,存在著通過私有化來完成并購的可能性。這類公司的整合動機主要是出于減少上市成本,提升整體市值以達到提高上市集團的融資能力。如外運集團如果私有化外運發展,上海電氣如果私有化旗下的三家A股公司,就可以達到這樣的一個效果。 五,國外市場實踐證明并購的活躍能夠有效的推動產業的發展和相關股票走牛,同時私有化潮也極易成為翹動牛市行情的杠桿。 在更大范圍內,我們反觀全球,在普遍的低利率及企業現金過剩等諸多因素的推動下,并購活動出現了繼互聯網鼎盛之后從未有過的高漲局面。在過去幾年里企業忙于壓縮成本、避免大宗并購帶來風險的時期已一去不復返了。2005年的頭11個月里,全球并購交易額飆升至2.3萬億美元以上。這是自2000年交易額創下3.3萬億美元歷史高點后并購交易最活躍的時期。 同樣道理,被并購的標的股票和企業并購行為一般都是交響輝映,比如在2005年宣布的美國十大并購案中,半數收購者的股票在消息公布第一周出現上漲。數據顯示,有6只股票的漲幅超過了它們各自的同業對手。 另外并購過程中出現的私有化潮流也容易成為翹動牛市行情的杠桿,在歐美港臺市場等地區“私有化”頻繁出現的時候,往往也意味著一波牛市的開始。這是因為私有化往往意味著公司的管理層根據本公司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前景,發現公司二級市場股價被低估,回購股票退市較為有利。如果大規模的私有化潮流出現,就意味著大批股票價值低估,也就折射出整體市場的股價沒有反應群體上市公司的實際價值和未來增長潛力。這樣極為容易引發一波大牛市,私有化也就成為新一波大牛市的直接催化劑。比如2003年5月香港紅籌股市場的私有化潮直接導致了當時的紅籌指數由1062上漲到1576,上漲幅度超過50%。 (廣州萬隆 成長投資顧問群)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