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缺陷成市場心病 如何防范問題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6日 08:49 東方早報 | ||||||||
一旦上市公司爆出高管貪污、被捕丑聞,其股價必將遭遇跳水,給不知情的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如何防范“高管事件”,以及躲避其背后真正的公司治理制度缺陷的上市公司,成為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看高管是否一人獨大
專家認為,上市公司完全由董事長一人掌控天下的治理結構最容易滋生一些MBO、轉移或私吞利潤,甚至貪污的罪行。 這些上市公司往往依靠企業家一個人的出色才干,由名不見經傳甚至陷于虧損境地的小國企發展至大型上市企業。但從公司治理結構來看,這些企業的控制權卻一直由企業家一人說了算,這樣的情況就很容易導致管理層持股(MBO),甚至是赤裸裸的貪污。 對于基金公司等機構而言,一旦發現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特別強勢,處于“一人獨立王國”,在作投資決策的時候往往會更格外小心。 業內人士還指出,如果一家公司的高管出現頻繁更換,或董事長(或總經理)的副手、重要人員(包括財務主管等)調動頻繁,可能其中預示或隱藏著矛盾和斗爭,在進行投資時也應盡量避免。 分析師認為,投資者還要注意大股東有否經常變動。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要股東方突然出現調動,而進入公司股東名單的這一公司完全是家無來歷的小公司,這時投資者應該警惕是不是MBO的前兆,甚至是大股東轉移貪污利潤的“殼”公司。 看財務數據是否健康 一位基金公司基金助理告訴記者,當前的國內證券市場更需要投資者以更加專業的眼光來看待公司,如何從公司的股權結構、公司治理中“蛛絲馬跡”。但普通中小投資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與上市公司對話、調查的手段,因此他們能夠依靠的最關鍵利器就是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從公司財務角度來看,如果一個上市公司賬面上有大量現金,投資者應該尤其警惕。 財務分析專家指出,賬面存有現金無法對公司產生效益,囤積大量現金對公司的業績并無大益。對上市公司來說,最好消化現金的方式是投資更好的項目,還可以現金分紅的方式還予投資者。但國內大部分公司都很難做到,他們往往將其投資委托理財、自營炒股票等。如果某上市公司出現過多閑散資金,進入其并不熟悉的領域,這時也要警惕會否出現類似蘭生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之類的巨額虧損“黑洞”。 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由于股權分置問題依然存在,大小股東利益始終無法一致,目前證監會所提出的強制性分紅措施也僅能作為一種糾偏機制,制止上市公司投大量現金進入高風險投資,卻讓中小投資者承擔風險的現象。 另一個需要警惕的方面是上市公司的管理費用。財務專家指出,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突然出現大幅提高管理費用,很可能是管理者暗箱操作,用轉移入管理費用的方式來填補某項“不愿見光”的投資虧損額,例如股票虧空、投資其他行業失敗等。一位機構投資者告訴記者,即使真正的內幕一時無法查清,我們往往對這類上市公司“繞道而行”。 此外,如果一家一貫高分紅的上市公司突然不分紅,盡管可能賬面利潤仍然很漂亮,但也要警惕這些公司是否出現了現金流吃緊的狀況。 看治理是否透明誠信 業內人士指出,一家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是否透明、誠信,也直接影響投資決策。目前,機構投資者在進行投資之前,會對目標上市公司進行嚴密的調查。例如,一家鋼鐵類上市公司若某財務年度中產量穩增,利潤率提高,機構不僅會對該公司的賬面進行辨別“真假”和到該公司實地調研,還會到上下游客戶處了解真實情況。若鐵礦石供應者稱,賣給該公司的產量在減少;或供應的買家稱鋼鐵質量有問題,那該公司就存在極大的做假賬嫌疑。 “一旦被打上‘做假賬’的烙印,你怎能保證公司不在其他更加關鍵的環節欺騙投資者呢?”分析人士稱,透明、誠信問題受到質疑后,人們很容易認為這家上市公司的違規甚至犯罪的幾率更大,應提前摒棄。大型國企抗風險能力強 昆侖證券分析師吳剛認為,中小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時,可以選一些更為公眾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大型國有企業。 在國內,大型國企往往有多方面的監管機構“把守”,包括國資委、證監會,以及紀檢部門,公司失控風險較小,一些重要部門,包括財務、審計部門也并非公司管理層能簡單定奪,聯合造假相對困難。 “大型國企上市公司的高管任命也需各級各部門層層把關,即使某一層面出了事,對整個公司的基本面影響較小,或能處于可控范圍之內。”吳剛說。 此外,選擇各類信息較為透明的公司也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