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學文
即將迎來三周歲生日的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近來市場關注度空前,原因就在于這28家公司“大非”們所持股份即將解禁,這部分限售股的解禁壓力成為高懸在創業板頭上的一把“利劍”。不過,昨晚傳出消息,除了此前首批公司中漢威電子、金亞科技實際控制人主動延長股份鎖定期外,另有32家公司實際控制人宣布所持股份限售到期后延長鎖定,各家公司延長時間從幾個月到一年不等,涉及27.83億股,市值約384.44億元。
承諾延長鎖定公司之一的銀江股份董秘吳越表示,作為首批創業板公司,借助市場得以迅速成長,因此十分珍惜創業板發展平臺。當前市場持續低迷,投資者對創業板解禁股份有所擔憂,公司控股股東從踐行社會責任和對投資者負責的角度出發,做出延長鎖定期的承諾,本身就是珍惜創業板發展平臺的具體表現。“我們也希望能借此給市場和投資者傳遞一定的‘正能量’。”吳越說。另一家公告延長鎖定期的大禹節水董事長王棟稱:“眼下股市行情低迷,即便解禁我們也不會減持,因為既不明智也不劃算,隨著公司募投項目的效益逐步顯現,公司后續的表現肯定會更好。”
事實上,當前關于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所持限售股解禁的消息頗有“泰山壓頂”之勢,超過500億元解禁市值的市場傳言更被解讀為“猛虎出籠”,似乎隨時有奪路而逃的可能。這給本來身處弱市的股票市場營造了更緊張的氣氛,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于創業板股票的恐慌和拋售,這從連日來創業板指數“跳水式”下跌就可見一斑。
然而,誠如有市場人士預計,隨著這么多家創業板公司相繼宣布延長鎖定期以及未來增持行為的出現,市場擔憂的“解禁洪峰”應該不會演變為“減持洪峰”。
與此同時,證券時報記者最新統計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上述觀點,即將迎來全流通的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中,真正解禁流通的股票數量及市值并非外界所傳的那么驚人。
數據顯示,首批28家公司實際控制人限售股截至2012年10月30日解禁數量總計11.17億股,以9月21日收盤價計算,涉及市值141.65億元。不過,28家公司解禁股份中有3.77億股為高管持股,根據《公司法》、《證券法》以及董監高股份管理規則規定,該部分解禁股份中有較大比例仍須繼續鎖定。綜合以上因素,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實際可流通的限售解禁股份有8.32億股,涉及市值91.39億元,占28家公司總市值和創業板總市值的比例分別為9.74%、1.09%。
更能提振市場信心的是,除了承諾延長鎖定期外,還有一些創業板公司正醞釀在適當的時候增持自家公司股票。王棟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不排除賣掉自己的其他股票投資,在合適的時機買入自己公司的股票。”吳越也表示,作為公司高管,對公司的情況最為清楚。他認為雖然目前市場低迷,但對創業板市場和公司本身都十分有信心,計劃選擇合適的時間段以個人名義增持公司股票。資料顯示,首批28家公司之一的立思辰公司董事長池燕明以及多名高管已經嘗到增持“頭啖湯”。
實際上,中小板控股股東限售股解禁后的歷史減持情況也很有借鑒意義。總體而言,中小板公司控股股東減持股數和金額占比均較低。數據顯示,從2006年中小板首次公開募股(IPO)重啟至2012年9月17日,中小板控股股東解禁后累計減持14.66億股,合計222.51億元,減持數量占其當年可出售股份比例的平均值為1.7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