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09年新股募資1878.98億元,再融資2971.96億元;2010年新股募資4910.64億元,再融資5491.18億元;2011年新股募資2824.43億元,再融資4750.26億元;今年以來,新股募資66.74億元,而再融資已達204.38億元。自2009年以來,A股IPO募資9681.79億元,而再融資規模達到了13417.78億元。不難發現,再融資募資額已不同程度地超過首發。
2000年后深滬證券市場共有1473只A股上市,其中,403只實施過再融資,并且,實施過兩次以上再融資的公司達121家。康美藥業、京東方A、山鷹紙業上市后均實施了4次再融資,恒源煤電等11家公司上市后進行再融資3次,此外,107家公司實施兩次再融資。
上市公司熱衷再融資
從再融資金額與首發募資額對比來看,2000年后上市,且實施過兩次以上再融資的121家公司中,除白云機場再融資募資11.83億元,相當于首發金額的一半外,其余公司再融資金額均高于首發。再融資與首發募資比顯示,19家公司達10倍以上,31家介于5倍至10倍之間,56家介于2倍至5倍之間。如康美藥業,2001年3月19日上市,首發募資2.26億元,上市后4次再融資共59.22億元,再融資與首發募資比高達26.17倍。中小板公司蘇寧電器(微博)2004年7月21日上市,首發募資4.08億元,上市進行過3次再融資,累計募資66.85億元,再融資金額相當于首發金額的16.38倍。此外,中小板華孚色紡與三花股份上市后再融資金額與首發金額比分別達14.87倍和13.57倍。
另據統計,2000年后上市的新股中,上市不足兩年即實施再融資的公司有40家,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中小板2004年才開板,但已有30家公司上市不足兩年火速啟動再融資。從首發上市日與再融資日(增發為增發日期截止日,配股為股權登記日,可轉債為發行日)時間間隔來看,中國遠洋 2007年6月上市后,當年年底即實施了增發;此外,保利地產(微博)以及中小板中泰化學、山河智能等公司上市剛滿1年即進行再融資。統計發現,共15家公司上市不足500天在證券市場再次實施融資。
新聞鏈接
傳交通銀行將再融資600億
距離上一輪再融資浪潮已兩年,商業銀行資本“補血”需求再次涌動。
伴隨中信銀行、北京銀行等相繼公布再融資方案,交通銀行等未落下的“靴子”繼續牽動著市場神經。而在銀行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具體方案尚未明確,但交行再融資需求較為明顯,中國銀行業則可能在今年完成又一輪再融資。
平安證券(微博)分析師還測算,配股或增發的方式較為符合交行的再融資需求,分紅率也存在適度調整的可能;再融資規模則預計在332.9億~665.8億元之間,融資后將提升核心資本充足率1~2個百分點。
交行上一次A+H配股融資發生在2010年年中,當時通過A+H配股共融資逾327億元,其中A股配股募集資金171億元,H股配股融資177.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6.5億元),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
今年以來,已披露的中資銀行再融資計劃已接近600億元。其中包括:中信銀行擬發行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含200億元)的不少于5年期的次級債券;北京銀行計劃以10.67元/股的價格,定向增發籌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18億元;此外,國家發改委方面透露,已批復同意包括工農中建交在內的10家銀行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據《第一財經日報(微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