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基金規模十年擴張200倍 基民十年收益僅5.66%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0日 08:10  經濟參考報微博

  規模 規模 還是規模!

  基金規模十年擴張200倍 基民十年累計收益僅5.66% 千億管理費換來“一地雞毛”

  記者 韋夏怡 北京報道

  1998年107億元,2001年230多億元,2006年8500多億元……十余年間,公募基金的行業規模在不斷地擴張;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規模已達2.35萬億元,擴張了200多倍。

  雖然公募基金業最近十年快速發展,但基民們并沒有享受到基金公司所宣揚的穩定收益。伴隨基民的不僅是“七上八下”的凈值變動,還有賬戶里微薄的收入。反觀基金公司,以規模提取管理費,與業績基本無關,公募基金這樣“無憂”地走過了十余載。

  在基金規模不斷上臺階、實現跨越這期間,基金公司作為專業理財機構的理財業績卻招來了廣大基金投資者的不滿。于是,規模上去了,業績下來了,基民也開始“用腳投票”了。

  持有人利益至上還是股東利益為大?基金是市場的穩定器還是投資者的理財工具?短期超額回報還是長期穩定收益?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基金公司只重規模不重業績,只重股東不重持有人,缺乏長期投資回報理念,“老鼠倉”、內幕交易等案件頻頻爆發,管理層變動頻繁、基金經理流失,這一系列問題都暴露出基金公司治理結構的缺失。

  “在目前新興加轉軌的市場環境下,基金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基金業要進行一次深刻的改革,基金業代表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應依附于資本市場的賣方,他是獨立的買方力量。應該行使自己手中的定價權、投票權,促使上市公司為社會創造價值,這才是整個行業的使命”。在一次研討會的發言中,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態度鮮明。

  基金十年收益回報僅5.66% 遠遠跑輸一年定存

  來自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測算數據顯示,自2001年9月第一只開放式基金設立算起,到2011年6月底,中國基民投入偏股型公募基金的總成本約為6.18萬億元(首次發行+持續申購),而投資者在過去近10年間投資偏股型公募基金的總收益為3487.60億元左右。以此估算,偏股型基金十年累計的收益回報不過5.66%。而現在,目前一年期定存年利3.5%,五年期定存年利5.5%。如果按照一年期定存3.5%的年利,依復利計算,銀行儲蓄十年的回報約為41.06%。

  “你說我這一只QDII、一只指基什么時候才能翻身啊?都好幾年過去了,現在只求它回個凈值趕緊贖回了,基金這東西,輕易不碰了。”一位基金投資者向記者訴苦。

  “公募基金中長期處于總體微利甚至虧損的邊緣,無法讓幾千萬普通投資人達到穩定的預期收益,才是大家目前對公募基金不滿的根源。”好買執行董事、總經理楊文斌在此前的專欄文章中這樣指出。統計顯示,從2001年至2010年,共計10個統計單位,這區間當中有四個統計區間偏股型基金是虧錢的,分別是2002年、2005年、2008年、2010年。其中,2008年巨虧,虧損量高達1.24萬億元。

  十多年間,作為A股市場上的機構投資主體之一,公募基金的資產規模自最初的107億元快速膨脹到如今的2.35萬億元。開放式基金從最初由華夏、華安、南方三家公司在2001年發行的3只混合型基金,一路擴容至如今的近千只。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所有類型基金總規模為2.35萬億元。而今年中期開放式基金總規模達2.21萬億元,占基金總規模的比例達到94%。

  來自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測算顯示,自2001年9月第一只開放式基金設立算起,到2011年6月底,中國基民投入偏股型公募基金的總成本約為6.18萬億元(首次發行+持續申購),扣除其間退出的市值約5.09萬億元(贖回金額+分紅,分紅按全部轉為現金計算),基民的凈投入成本為1.09萬億元左右。截至2011年6月底,偏股型基金的總市值為1.55萬億元,總市值與總成本之差即為基民的總投資利潤,約為4587.6億元。按偏股型基金認購、申購、贖回分別為1.2%、1.5%和0.5%的費率測算,投資者支付了1100億元(最低認購金額計算)。扣除手續費之后,中國投資者在過去近10年間投資偏股型公募基金的總收益為3487.60億元左右。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偏股型基金的規模在近5年的時間內取得了明顯的擴大,大部分的利潤也是在此期間獲得的,如果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平均下來的年收益率在4%-5%之間。雖然說收益率的水平也僅僅是高出了定存收益率兩到三個百分點,但需要注意的是,該收益率只是所有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但其中的分化還是比較嚴重的,同時期成立的基金長期以來的回報率相差數倍,而在低點位和高點位建倉的基金差別更大。目前基金的個數越來越多,以往購買基金就可以幫投資者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千億管理費不敵業績“滑坡”

  在美國,1990年股票基金的投資者平均支付的費用占基金資產的2%。到2010年之前,這一數字為0.95%,下降超過50%。而目前國內普通股票型基金管理費加申購費率是3%,債券型基金是1.4%上下,13年來恒久不變。

  盡管基民的平均收益跑輸了CPI,但卻在這十余年間給基金公司繳納了一筆非常豐厚的管理費。Wind統計顯示,自2001年至2011年中報時,納入wind數據統計的836只開放式基金(非貨幣)在此十余年間累計收取管理費1359.9億元。

  管理費收入逾10億元的共有25只基金,其中排名居前的十只產品分別為易方達價值成長、廣發聚豐、中郵核心成長、華夏紅利、諾安股票、匯添富均衡增長、華夏全球精選、嘉實穩健、博時新興成長、易方達上證5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0只產品中的中郵核心成長和華夏全球精選自成立以來,各自累計收取了15.17億元和13.29億元的管理費,但給予投資者的卻是超過-20%的凈值回報。成立于2007年8月的中郵核心成長目前的累計凈值僅為0.5917元,其成立日起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40.8359%。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郵核心成長期末總份額為301.09億份,相比2011年一季度減少6.73億份(本季申購數為0.08億份,贖回數為6.80億份),凈值增長率為-8.63%,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1.82%。對于上半年的業績,基金經理解釋說,報告期內,本基金適度降低了股票倉位、調整了結構,降低了汽車及配件、保險、電信、醫藥、商業等行業的配置,增加了消費穩定增長的食品飲料、消費升級的酒店旅游、受益于保障房建設的建筑建材地產等行業的投資比例,維持了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配置比例,增加了一定的債券配置比例。持倉結構的調整對投資績效有一定幫助,但組合重點配置的周期性行業在二季度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對基金業績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華夏全球精選亦成立于2007年下半年,目前累計凈值為0.759元,自成立日起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24.1%。截至2011年6月30,華夏全球精選期末總份額為198.19億份,相比上一季度末減少7.91億份(本季申購數為1.46億份,贖回數為9.37億份)。相比之下,華夏大盤精選、嘉實增長、大摩資源優選混合等部分基金,其自成立以來的復權凈值增長率均大于400%,而其管理費的收取也只有個位數。

  在分紅方面,天相投顧統計顯示,過去十年間開放式基金累計分紅達5165億元,其中2007年分紅最多,達2285億元。從分紅總額上看,今年以來偏股型基金仍是分紅主力軍,不過也有“鐵公雞”的存在。剔除去年下半年以來成立的基金,仍有132只基金自成立以來便從未實施分紅,即便單位基金份額可分配利潤相當可觀。不過,華泰聯合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研究總監王群航則認為,分紅對于普通投資者毫無意義。他表示,對于初始投資者,分紅可能還有點“意義”,分紅與基金本身沒有任何關系,通常分紅只是營銷手段。投資者在選擇基金進行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密切關注基金的凈值增長率,以及該增長率在同類基金中的各種時間長度的排名,選擇綜合業績表現好的基金作為自己的投資對象。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共有66家基金管理公司,810只基金,資產管理規模2.9萬億元。其中,公募基金2.35萬億元,特定賬戶0.55萬億元,所持有股票市值占滬深兩市流通市值的8.10%,占總市值6.10%。

  作為我國證券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的公募基金,在自身規模發展壯大的同時卻未能獲得與自身規模相般配的話語權,未能廣泛、深入地參與到上市公司治理之中,從而發揮機構投資者應有的作用“反哺”于資本市場。

  事實上,中國證券業協會黃湘平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曾表示,我國資本市場處于金融創新所帶來的深刻變革時期,協會要將重點做好包括推動基金管理公司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等各項制度創新。“基金管理公司應盡快轉型,以投資人利益為導向,由簡單買賣股票轉型為把握IPO定價權;應深入廣泛參與上市公司治理,促進上市公司良性競爭,形成有利于投資者的定期分紅政策,發揮機構投資者的作用。”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在近期的某基金論壇上亦有類似的表述。“基金作為機構投資者,應當參與到上市公司的治理中,監督和促進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行使自己的權利,維護自身權益。”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萬億規模下的“沖動”

  2007年,基金行業迎來了發展期中最輝煌的時刻。而在此之前,公募基金作為初生的行業也一直都是金融市場中成長速度最快的。2007年年中,基金行業的規模實現了翻番,僅用了短短半年時間,基金總規模就已由2006年年底的8565億元上升至1.8萬億元。2007年,基金行業的資產規模一度膨脹至3.28萬億元。如此這般的爆發式增長也使得基金一時間成為A股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數據顯示,2007年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到流通市值的19%,其在金融市場的地位不斷提升。

  一場金融危機令迅猛發展的基金行業惜別了過往的輝煌。然而憑借著前幾年的“底子”,行業在2008年依就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不過,時至今日,2.35萬億元的行業總資產規模已上下徘徊了近三年時間,止步不前的規模讓發展中的基金行業陷入了困境。

  來自華泰聯合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7基金規模瘋狂膨脹后,截止到2010年末整個基金行業的凈利潤就維持在100億元附近,最賺錢的前十大基金公司依次為華夏(2010年利潤11個億)、易方達(7.9億)、廣發(6.6億)、嘉實(6.4億)、博時(6.3億)、南方(5.4億)、大成(5.1億)、諾安(3.6億)、交銀施羅德(3.6億)和銀華(3.4億)。“這種按規模來提取管理費的方式本身就在有意無意地驅使基金關注規模甚于關心業績。旱澇保收,有啥動力去革新?”一位基金研究員感嘆。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曾指出,為了追求規模,不少基金向代銷的券商許諾放大交易量,數量甚至可以達到基金銷量的上百倍。而為了完成這樣的成交量,基金的操作自然是短線化,熱衷于做小差價,從而有意無意地放棄了價值投資的理念,此類行為,客觀上也成了基金業績下降的一個因素。基金行業陷入了這樣一個怪圈,為了拼規模而不斷發行新產品,為了讓新產品順利發行就須多做成交量來作為代銷券商的對價,而多做成交量又難以避免對持有人利益的損害,出現虧損以后持有人便贖回基金,使得基金又不得不再去發行新產品……在這個循環中,唯一利益被漠視,并且成為交換中吃虧一方的,就是基金持有人。

  基金治理結構缺失 重股東不重基民

  持有人利益至上還是股東利益為大?短期超額回報還是長期穩定收益?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器還是投資者的理財工具?為什么“老鼠倉”、內幕交易等案件頻頻爆發?雖然,國內基金公司數量已經由“老十家”增至67家,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最高時超過3萬億。但是,基金公司的治理缺失仍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塊心病。

  “在目前新興加轉軌的市場環境下,基金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基金業要進行一次深刻的改革,基金業代表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應依附于資本市場的賣方,他是獨立的買方力量。應該行使自己手中的定價權、投票權,促使上市公司為社會創造價值,這才是整個行業的使命,也是行業存在的理由”。在一次研討會的發言中,作為監管者的洪磊態度依舊明確。

  建信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江先周認為,在公募基金行業當中,特別要強調的是公司的股東結構。股東在基金公司的發展當中作用非常重要,不同類型的股東,可能會對公司有不同的期望。基金公司的股東應該是對公司發展有長遠戰略的期望和要求,特別是股東能夠更多尊重基金管理公司對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最高追求。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表示,為使基金業與股市形成良好互動,應倡議優質投資文化。他認為,嚴格監管,從長期來看,能夠保證投資者的基本利益,控制基金業整體風險,從而取得更好的結果。隨著基金所承擔的責任增大,監管應更加嚴格。

  “傷不起”的投基 基民“用腳投票”

  記者 韋夏怡 北京報道

  “4年了,沒什么指望了”基金投資者王先生這樣感嘆。他告訴記者,“我2007年開始投資基金,申購的第一只基金就是銀行客戶經理推薦的南方全球精選。當時經理吹得特別好,我又沒有經驗,所以相信了她的說法。”可是4年過去了,凈值縮水四成,如今的南方全球精選已成為“六毛錢”的基金。“和我同時申購的另外一位同事覺得再在里面根本沒有希望,前陣子虧25%‘割肉’贖回了。”

  去年8月底,陸女士申購了十萬元的農銀大盤藍籌,可是一年過去了,凈值縮水超過10%,賬戶里卻少了一萬多。“本來是來農行存定期的,農行的工作人員說買基金比存定期強,被騙了”她不滿地表示,“我們這種小本金的投資,主要圖的就是保值。我們又沒有專業投資的水平,相信了他們不負責任的推薦,賣給我們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賣完就了事了。”

  這十年間,“受傷”的基民遠不止王先生和陸女士,還有相當一批投資者涌入了基金定投的行列。“定投30年,人人都是百萬富翁”、“利用基金復利,幫孩子平穩度過人生每一步”……諸如此類的宣傳語在基金定投宣傳中隨處可見。而實際上,自去年以來市場持續下跌,基金定投賬戶大多處于虧損狀態,相當一部分人開始選擇“斷供”。近日有消息稱,基金定投實際“斷供”的情況十分嚴重,一些產品收益較差的基金公司,定投“斷供率”近三個月來不斷上升,“棄戶率”在60%以上的產品也屢見不鮮。“在做投資者教育時,我們都會跟客戶講明,定投是一項長期投資,3年、5年無法看出效果,但很多投資者還是忍受不了連續一年以上的虧損。”一位合資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測算顯示,如果投資者從2009年初開始選擇偏股型基金每月定投,截至今年6月1日,其間滬指上漲了600點,卻有超過三成基金定投出現虧損。而進入5月,256只偏股型基金中,有近一半陸續進入到收益歸零區域,也就是說,經過1年半的定投后顆粒無收。近期,隨著股市深跌這部分賬戶大多面臨賬面虧損。

  一項來自證券業協會的“2010年第三季度開放式基金投資者基本情況”調查顯示,從賬戶結構看,基金個人投資者賬戶數占比為99.87%,基金個人投資者有效賬戶數占比為99.95%。而從投資額度來看,絕大多數都是如陸女士般的10萬元以下投資者。截至2010年9月30日,持有基金資產凈值在10萬元以下的基金投資者約占97.02%。

  從投資者的年齡段來看,截至去年9月30日基金個人投資者賬戶數占比最大的為40-50歲的投資者,占個人投資者總賬戶的31.62%,其次是30-40歲的投資者,占個人投資者總賬戶的28.84%。而持有基金資產凈值最多的個人投資者年齡為40-50歲,占個人持有基金資產總凈值的34.51%,其次是30-40歲的投資者,占個人持有基金資產總凈值的23.26%。值得注意的是,60歲以上投資者每戶平均持有基金凈值最高。統計顯示,每戶平均持有基金凈值最高的投資者為60歲以上的投資人群,其每戶平均基金資產凈值為2.74萬元,且年齡越大,每戶平均持有基金資產凈值越多。各年齡段每戶平均基金資產凈值較上季度末均小幅增加。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