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見友
截至7月27日,7月以來公告大小非減持額合計達到115.57億元,較6月份環比增長29.65%。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以來公告減持的166只公司中,有很多是剛剛上市滿一年的。研究人士認為,從一些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大小非“一解禁就減持”來看,其減持意愿似乎十分迫切。
強周期行業遭遇猛烈減持
隨著大小非持股進入解禁期,7月以來上市公司減持公告密集出現。統計顯示,7月以來166家A股上市公司累計發布583份減持公告,與6月份的423份減持公告相比,環比攀升37.83%。在減持公告數量攀升的同時,公告減持市值也明顯上升。截至7月27日,7月以來上市公司公告減持量達到8.07億股,減持額則高達115.57億元,與6月份89.14億元相比,環比增長29.65%。
在公告減持額攀升的大背景下,不同行業所承受的減持壓力卻并不相同。其中,7月以來化工、機械設備、金融服務、房地產和電子元器件行業公告減持額分別高達26.42億元、17.53億元、9.07億元、7.52億元和7.35億元, 成為同期公告減持規模居前的五大行業。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五大行業都是強周期行業,似乎這些行業之間存在某種內在關聯。分析人士指出,這些行業遭遇猛烈減持并非是偶然現象,可能與目前大小非股東不太看好強周期行業有著較密切的關系。在緊縮預期影響下,大小非股東似乎無心持有強周期行業的股票,紛紛減持以求落袋為安。
“一解禁就減持”屢屢出現
就個股來看,中泰化學、大連控股、華麗家族、康得新和宏達股份7月以來公告減持額分別為14.64億元、9.07億元、6.67億元、5.68億元和5.04億元,成為同期被大小非減持最猛烈的上市公司。
在7月以來公告減持的166只公司中,有很多是剛剛上市滿一年的。例如,去年7月16日首發上市的康得新7月以來累計發布3份減持公告,合計減持數量達到2955.83萬股,合計減持額高達5.68億元,同時,去年6月25日首發上市的長城集團則發布了3個減持公告,合計減持額為7050萬元。另外,去年6月25日首發上市的盛運股份,也兩度公告大小非減持,合計減持額達到5741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除以上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以外,“一解禁就減持”的例子在7月以來的公告減持中還有很多。
研究人士認為,7月以來大小非迫不及待地進行減持,似乎表明當前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估值依舊偏高,這對大小非不能不說是巨大的誘惑。
在大小非減持的影響下,不同股票的走勢迅速分化。例如,豫能股份、漢王科技和多氟多7月以來分別重挫16.14%、13.48%和12.56%,顯示其二級市場股價對大小非減持分外敏感。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盡管大小非減持壓力依舊利劍高懸,但在題材概念的烘托下,短期市場對大小非減持似乎不以為意。例如,盡管7月以來大小非減持公告不絕于耳,但棕櫚園林、藍色光標和康得新卻分別飆升37.33%、21.75%和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