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網4月29日訊 中國股市的持續走低令本輪重啟IPO后"打新"的機構很"受傷"。此前在限售期內“破發”的七只新股已令中簽機構可能損失10億元;目前,兩只尚在限售期的大盤股又導致中簽的機構浮虧近10億元。
隨著近日A股市場迭創今年來的新低,A股重現新股"破發潮"。截至4月29日,自去年下半年重啟IPO以來上市的A股中,有包括中國一重、華泰證券、招商證券、中國化學、中國西電在內的17日個股仍處"破發"狀態,逼近年初最高的23只股票破發。
據WIND數據統計,重啟IPO以來,中國A股有七只個股上市后3個月股價仍低于發行價,這七只個股分別為中國西電、柘中建設、中國重工、招商證券、中國化學、巨力索具和中國化學,假設機構在3個月限售期滿即全部拋售,這七只個股帶來的虧損將達到10.58億元。
目前尚處于限售期的中國一重和華泰證券同樣帶來沉重損失。數據顯示,按中國一重5.7元的發行價和網下發售10億股計算,其6.84%的跌幅令機構的浮虧達到3.9億元;同樣道理,華泰證券以9.95%的跌幅計算,機構的浮虧為4.68億元。由此,機構在兩大藍籌股身上合計浮虧達到8.5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華泰證券與中國一重的發行期正處于新股申購最低迷的時期,其中華泰證券網上中簽率創12年半新高,中國一重的中簽率也創出三年新高,兩只個股的網下配售比例分別高達32.8%和26%,均創出近幾年的新高。市場人士分析,高企的中簽率或許導致"被中簽",令機構有苦難言。
在這些機構當中,持有資金量最多的平安保險系虧損額度最多,達到2.4億元之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平安人壽保險公司非常熱衷"打新",自IPO重啟以來,累計動用53億元參與了202只新股的發行,平均每次動用2631萬元。
通過統計可以發現,保險機構參與打新的熱情最為高漲,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從IPO重啟以來累計參加642次首發配售,累計申購動用資金超過70億元,太平洋、華泰保險參與的新股配售也都超過300次。與之對應的是QFII參與的熱情最低,10家QFII僅僅打新179次,每家不到20次。
事實上,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熱點始終集中在中小盤股上,年初破發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均出現強勢上漲,許多破發個股均成功收復失地,而大盤股的相對低迷令其在市場走弱時輕易即宣告破發。17只破發個股中有10只為大盤股,占比接近六成。(全景網/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