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銘銘 廣州報道
新年伊始,關于個人轉讓限售股所得將征收20%所得稅的政策開始執行,市場主流意見認為政策意在抑制拋售緩沖大小限對市場的沖擊。
從今年以來的12個交易日的表現來看,這一措施似乎不但沒有起到預想之效,反而在擔心會受到進一步限制的憂慮影響下,這一政策似乎加大了拋售之風,尤其是中小板公司最明顯。
從今年1月4日至19日,共有13家上市公司自然人減持10.8億元,而去年12月同期只有8位自然人股東減持了5.3億元,驟增一倍。
采摘“果實”
1月19日,東華軟件(002065.SZ)發布公告,從今年1月6日到15日,東華軟件的實際控制人薛向東以大宗交易方式共減持500萬股,交易均價為24.92 元/股,距離2009年以來的最高價位28.69元只有3.77元的差距。
按照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2009年12月31日聯合下發的《關于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
薛向東本次套現為12460萬元(未包括交易成本),減去其當初927.6萬元的專有技術入股成本后,稅前獲利11532.4萬元,按20%的稅率計算,薛向東須交稅2306.48萬元,實際獲利9225.92萬元。如果以上述入股成本分攤,則應交稅額更大。
“他現在賣股票并不虧錢,還是賺的,只是獲利程度沒以前大。”平安證券的分析師蔡大貴對記者表示。
而在1月14日晚間,中材科技(002080.SZ)、凱迪電力(000939.SZ)、祥龍電業(600769.SH)、延華智能(002178.SZ)4家上市公司也發布了自然人減持公告,共減持了790.47萬股。
“其實拋售股票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享受成果型,達到了盈利目的,賺了錢拋售股票以套現。二是投資轉向型,這要看企業的估值,比如現在這個企業的估值過高,投資者會覺得不值得投資就會套現后投向其它行業,以上兩項都是主動型的。”蔡大貴表示,“三是資本緊缺型,即由于資金緊缺要拋售股票來補充,這是被迫型。像東華軟件這種在高價位拋售的可看作是享受成果型的,簡單說就是賺夠了。”
減持加速
據WIND統計,2009年12月1日—12月19日,共有75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進行減持,共減持61677.46萬股,市值約為652969.61萬元。其中,僅有8家公司出現了自然人股東減持,共減持4816.63萬股,減持市值53322.74萬元。
與上個月同期相比,今年1月減持的規模有加速之勢。
自2010年1月4日—1月19日,共有55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進行減持,共減持32834.69萬股,市值約為426063.81萬元。其中,共有13家上市公司的自然人股東減持,環比增加了60%,減持股數為6734.6萬股,市值約為108775.1萬元,增幅接近100%。
今年出現自然人股東減持的這些公司大多是中小板上市企業,雖然目前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的推出對市場風格轉換有一定推力,但市場風格還是轉而未換,大盤股還在尋找突破口,而中小板綜指卻在1月8日到18日7個交易日里連拉七根陽線,持續刷新反彈新高,19日盤中再度創下6270.63點的新高,距離2008年1月15日創下的6315.09的歷史最高位僅44.46點之遙。
“現在中小板的市盈率太高了,四五十倍的市盈率明顯是高估了,很多中小板公司的股票到了高位,選擇這個時機出手還可以賣個好價錢,所以20%的稅率不會對這些公司股東拋售造成大的打擊。”蔡大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