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雪
隨著2009年限售股的走牛,大宗交易平臺也呈現“新氣象”。從前成交規模與大盤漲跌幅高度正相關性的特征不再,出現了股市大漲,大宗交易卻交投清淡的現象。
提到尋找市場上大小非的低價籌碼,一位私募人士用了一個“難”字來形容。這位私募經理去年經常通過大宗交易受讓股權,以折扣價格購入小非股份,再從二級市場套利。而從2009年開始,他發現這樣的“生意”似乎不好做了,因為市場上很難找到愿意折價出售股份的大小非,有些股票甚至買方同意小幅溢價,大小非也不情愿成交。而這直接導致了大小非減持的主要渠道——大宗交易平臺新年交投格外清淡。
國泰君安研究所通過考察2008年5至12月滬深兩市大宗交易的成交規模與上證綜指的漲跌幅,發現兩者具有較高的正相關性。尤其是伴隨著“年末行情”,大宗交易平臺出現火爆場面,11月份成交量為7.8億股。12月份更是達到16.0億股,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然而,新年后,大宗交易平臺驟然沉寂,1月份,兩市僅成交58筆大宗交易,成交量減少至2.8億股,春節后的成交也十分清淡。而同期,大盤的反彈勢頭依舊強勁,1月份上證綜指大漲近10%,2月份以來的累計漲幅也超過了5%。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隨著2009年限售股的走牛,大宗交易平臺在新的一年中也呈現“新氣象”,不再重現成交規模與大盤漲跌幅高度正相關性的規律!按笞诮灰资鞘袌龅母碑a品,所以可能出現不同的變化”,國泰君安研究所分析師蔣瑛琨分析,這樣的變化,主要是股市連續上漲后,市場情緒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樂觀預期下大小非惜售籌碼;信貸松動,市場流動性向好也是影響大宗交易平臺交投清淡的原因之一,部分大小非股東以及產業資本的資金緊缺得到緩解,不急于套現解禁后的限售股。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