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中石化出爾反爾背后的玄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17:48 新浪財經
跑財經的同事很奇怪,為什么中石化可以在“辟謠”后明目張膽地出爾反爾?他所知道的海外企業如IBM、戴爾,境外上市的內地企業如聯想、人壽保險的辟謠都很不同。即使記者提問的傳言讓公司有難言之隱,公司發言人也會選擇外交辭令搪塞,而不是一口否認。在他看來,是境外市場的嚴厲監管和不容侵犯的品牌形象左右著上市公司的一言一行,沒人敢出爾反爾,何況是8天后就要面對的真相。
為什么中石化敢如此辟謠呢?也許有太多的利益關系,有太多的“不可說”。很多A股投資者對“辟謠然后正中謠言”已經麻木,本該奇怪的事情發展到“見怪不怪”時,是A股的幸運還是不幸呢?這個答案不難回答。就在不久前,證監會重新規范了信息披露,對重大事項的披露規定得越發嚴格,中石化是否合規值得好事者翻閱法規推敲。
之所以把中石化的這一次市場辟謠進行討論,正是因為它在A股中的分量。太多“中國式的辟謠”,讓公司的發言人備感輕松,反正說了也不算數,敏感問題一律否認了事。問題是,股市的誠信建設、企業艱苦樹立的品牌形象,正在這輕松的“辟謠”中日趨沉重。
在分析員看來,對于信息披露的關注是一件好事,也是今后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必須做好的一件事,不過,對于中石化股改的這個問題,在分析員看來,似乎有些冤枉。據分析員觀察,中石化股改的大權完全掌握在國資委手中,中石化公司作為執行人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定權,因此,中石化的管理層以沒有時間表作為回答并無不妥。而且我們可以很清晰的感覺到,正是此前國資委召開的重要會議上,管理層才最終敲定讓中石化股改,也就難怪中石化的管理層不知情,畢竟級別還不到。其實,這也是目前中國股市中多數國有上市公司所遇到的體制性問題,國資委作為大股東,同時又是行政上的管理層,上市公司自然要唯國資委是從,但這樣就不可避免會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這也就難怪證監會有時候也不得不讓國資委三分。此前,幾家在境內外上市的銀行類上市公司出現人事上的突然調整,也同樣引起外界不滿,但大家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畢竟,中國仍然在改革中,也就不能以完善市場機制下的信息披露來要求,但是,卻是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