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提示:本文屬于研究報告欄目,僅為分析人士對一只股票的個人觀點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聞報道,新浪不保證其真實性和客觀性,一切有關該股的有效信息,以滬深交易所的公告為準,敬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本報記者 王瀟雨 北京報道
“中國遠洋必須要被力保,脫困后可以選擇回購”
在航運業整體環境仍未能趨好和200億巨虧重壓之下,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1919.SH,下稱ST中遠)并沒有更多改善目前生存狀況的好方法,于是出售資產似乎成為最合理的選擇。然而,在接連脫手具有“造血”功能的業務之后,ST中遠面臨著解決現時問題卻失掉未來發展動力的兩難境地。
扭虧已是首要任務
5月21日,ST中遠發布公告稱,旗下控股子公司中遠太平洋有限公司(下稱中遠太平洋)與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下稱中遠集團)旗下一家全資子公司達成協議,擬以現金代價約12.22億美元(折合約75.4億人民幣)的價格,出售其通過中遠集裝箱工業公司間接持有的21.8%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集)股權。
按照ST中遠方面的說法,此乃“以集中資源發展核心港口碼頭和集裝箱租賃業務,鞏固中遠太平洋作為全球領先集裝箱碼頭營運商的地位”之舉,然而出售所得資金卻能夠幫助困境中的ST中遠大大緩解目前的壓力。
資料顯示,接盤者LongHonour為中遠香港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中遠香港集團與中國遠洋均為中遠集團下屬企業,而中國遠洋持有中遠太平洋已發行股份的43.21%,是中遠太平洋的第一大股東。也就是說,此次交易構成了公司與中遠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
事實上,ST中遠早已經開始了這種甩賣資產以緩解連年巨虧帶來的財務狀況危急的動作。今年3月其向中遠集團出售旗下中遠物流100%股權,從而獲得67.39億元的資金補充,使ST中遠獲得約20億元的溢價利潤。
然而,僅僅這樣一筆交易顯然無法填補巨虧留下的窟窿,據ST中遠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虧損雖然有所收窄,但仍然在第一季度虧損近20億元。
盡管ST中遠方面稱,出售中集股權的交易可以“給中遠太平洋帶來可觀的一次性收益,有助于鞏固并提升公司財務狀況,為其收購優質新碼頭、提高各碼頭盈利能力、鞏固集裝箱租賃業務發展提供資金”,但其試圖以出售旗下優質資產給大股東從而改善財務狀況,以實現“自救”的姿態卻是昭然若揭。
一位中遠集團內部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ST中遠扭虧已經成了集團內部最為重要的工作任務,一方面通過調整業務結構和資產優化重組,另一方面也在內部成本控制方面加大力度,不能讓這面旗倒掉。”
興業證券在5月20日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此次交易加上之前向集團出售中遠物流100%股權將大幅改善公司2013年的業績,”但是,“分析師認為公司的散貨資產和港口資產(中遠太平洋)未來出售的可能性很小,公司后續依靠出售資產騰挪的空間已經不大。”
救一時還是救一世?
“目前也解決不了問題,還得出售更多資產才可以,”一位資深航運業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3月份出售中遠物流的時候我就說過這只是個開始,但到底要賣多少資產才能把這個洞填上呢?還有什么可以賣?”
一位航運業分析人士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中遠集團的構想,作為中遠集團資本運營核心平臺的中國遠洋必須要被力保,待脫困之后形勢好轉可以選擇回購股權,這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資本運作方式。”
在大同證券分析師張誠看來,上市公司為扭虧、保殼避免退市而變賣虧損的“家當”是常見行為。不可否認,避免退市維護了投資者的權益,不過,上市公司“甩貨”母公司接盤有玩數字游戲的嫌疑。
“這就是個救一時還是救一世的問題,”前述資深航運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說是為了這個公司長遠發展考慮,目前這種變賣資產行為無疑是短視的,雖說面臨退市威脅實屬無奈,但造成目前狀況也和之前幾年的一些決策脫不開干系,這家企業并沒有能夠在風險控制以及業務結構布局上做到未雨綢繆。”
當然,對于擁有龐大船隊規模的ST中遠而言,調整運力也將會是一個選擇,比如對現有的船隊進行轉租或者拆除或出售。
為此,有接近ST中遠的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目前固定資產的處置方式也在內部討論的自救方案中有提出,但目前尚無定論。
而興業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近期關于國家出臺老舊船拆解補貼的類似政策2010年已經出臺,但因為三個限制條件(必須是五星紅旗船、必須訂造不小于原報廢船舶噸位的新船、只補貼提前2-10年拆解的老舊船)導致實施效果不理想。
但如果取消前兩個限制條件,同時增加可獲得補貼的提前拆解年限,則ST中遠至少可獲得10億元以上補貼。
進入【*ST遠洋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