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提示:本文屬于研究報告欄目,僅為分析人士對一只股票的個人觀點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聞報道,新浪不保證其真實性和客觀性,一切有關該股的有效信息,以滬深交易所的公告為準,敬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王金/文
近日,主營昆明市土地一級開發的云南城投(600239)定向增發獲批,可獲近20億元融資(詳見本刊2009年第6期,《唱多云南城投何據》),此后,又獲得國開行等幾家銀行的50億元融資授信。在地產資金鏈異常緊張的今天,云南城投的融資能力讓同行驚羨。
盡管本刊對云南城投土地開發成本等數據表達過擔憂,但是,在地方財政日益吃緊而財政支出日益擴大的今天,這種“地方政府+城投公司”的土地合作開發模式,有著大行其道的堅實理由。對投資者來說,下一個“云南城投”足以期待。
地方財政困局
實際上,以云南城投為代表的“地方政府+城投公司”的土地合作開發模式可看作是地方政府借此籌措資金的一個通道。
一般來說,地方財政收入包括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和預算外收入兩部分。預算收入主要是地方稅收收入以及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統計,土地直接稅收及城市擴張帶來的間接稅收占地方預算內收入的40%。1992年以來,地方政府成為土地出讓金的主要受益者,此后,土地出讓金日益增長,已占到很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使之成為高度依賴地產業的“土地財政”。
然而,自2008年起,地方政府面臨稅收和土地收入雙減少的挑戰。在稅收方面,僅增值稅改革一項,地方財政即減收300億元;至于出口退稅改革、印花稅調整,企業所得稅調整等改革,亦是減稅改革。預計在年內啟動的個稅改革,據稱規模10倍于增值稅改革。實際上,這是可以預期的,因為在經濟低迷期,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往往會通過退稅來刺激經濟。
至于土地收入,更是由于房地產市場低迷,造成了土地市場成交量銳減。國土部資料顯示,2008年,全國土地出讓總收入9600多億元,而2007年全年的土地出讓總收入約為1.2萬億元。這意味著,與2007年相比,去年土地出讓總收入驟減了2400億元,同比下降幅度約兩成。
截至目前,土地市場仍處于休眠狀態。據中原地產研究院統計,今年1月,國內土地底價成交率達90%,其中居住用地為70%。大范圍底價成交帶來的是整體土地成交價格下降,較前12個月均值下降12%。即便如此,1月份,土地流標率也為25%,雖然相對去年三成的流標率有所下降,但居住用地的流標率仍處于較高水平。
地方政府的收入在減少,但是支出卻不能少,甚至還要擴大。一方面乃是由于經濟下行期,政府需要投資更多的社會保障資金;另一方面,在去年底中央政府出臺4萬億元大規模投資后,各個地方政府也爭相推出了投資計劃,但多數地方政府并未解決配套資金的來源問題。
“土地財政”的落幕,讓地方政府不得不尋求更多的資金途徑。地方政府發債如何?實際上,目前來看,同樣困難重重。因為發債的前提是,須首先規范和梳理地方政府目前存在的土地出讓收入、金融機構貸款(包括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和市政項目融資這三種融資模式。在徹底清查和有效化解歷史遺留債務的基礎上,建立地方政府公債制度,具有遠水不解近渴之嫌。
云南城投模式
云南城投模式給處于桎梏之下的地方財政提供了一條解決之道。在這種模式中,地方政府將土地一級開發項目外包給上市公司(通常是國資控股的公司),然后,由其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融資,補充資金,拉動城市建設投資。
雙方約定,開發成本由企業墊付,通過二級市場及銀行貸款募集。投入的資金將按照一個固定收益率獲得回報,主要來源于開發后土地轉讓款,如果拍賣價格超過某一約定價格,對于超出部分的收益,企業可與政府按事先約定好的比例進行分成。
以云南城投為例,合同細節顯示,云南城投與昆明市政府對土地出讓收益實行五五分成,即扣除土地一級開發總成本及國家規定的各項基金,公司可獲得土地出讓純收益的50%。
此外,雙方另約定保底條件,若以上所提取的收益不足全部土地的一級開發總成本的5%時,昆明市政府向公司另行支付差價款,以確保公司的收益不低于合同項目下的全部土地一級開發總成本的5%。
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這種模式可謂不需投入而實現土地開發與收益的一招妙棋。一方面,原本困難的地方財政無需為大面積土地一級開發投資過多資金,因為作為合作方的上市公司可憑此合約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資金支持,實現滾動開發;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卻可獲得土地轉讓的分成收益,補充財政。當然,在后期的配套銀行資金獲取上,地方政府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對于開發商而言,介入一級開發,一來可加強與政府溝通,更好把握土地規劃定位等,便于在二級開發拿地中掌握主動權;二來便于取得巨額城市基礎建設貸款,而資本市場也喜歡聽背靠政府大樹的故事,比之孤軍奮戰的二級開發商更容易慷慨解囊。這對于當下信奉資金為王的地產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此外,地產商還可根據土地出讓價決定是否參與二級開發。如價格適中,可通過一級開發中獲得的收益部分沖減拿地成本;如價格過高,不值得介入二級開發,則可坐享一級開發帶來的收益。
在地價高漲時,這種模式曾令上市公司獲利頗豐。如在四川從事土地一級開發的綿世股份(000609),2007年由于地價高漲,業績也驚人地增長。盡管在地價下滑過程中,該模式所獲收益比不上彼時,但是相對于“無大樹可靠”的其他地產開發方式,該模式的優勢就盡顯了。投資者盡可按圖索驥,只是進一步的問題是,地方政府手中往往握有多個“殼資源”,它究竟會選擇哪一個作為該模式的載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