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銀做法或被默許 中石油陰謀蓋子真被揭開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11:52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新浪提示:本文屬于研究報告欄目,僅為分析人士對一只股票的個人觀點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聞報道,新浪不保證其真實性和客觀性,一切有關該股的有效信息,以滬深交易所的公告為準,敬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媒體揪出了瑞銀作為中石油掠財事件的替罪羊。 中石油成為痛苦的掠財工具這件事讓所有人想不通,明明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明明壟斷了飛速發展的世界最大新興經濟體的稀缺能源市場,可股價卻跌了又跌。不管用圈錢或是新股發行機制都難以解釋這一現象,因為此前中人壽、中國神華等新股發行并沒有出現中石油式的“獨霸熊頭、圈盡投資者”。 陰謀論特別解氣,可未必是全部的真相。瑞 銀是有污點,不過翻翻歷史,從美林到大摩,這些國際投行幾乎全部都有信用污點,這次次貸危機中更是暴露無遺。 監管層得到瑞銀布局的消息一點也不難,香港方面可以隨時提供信息。作為中石油發行A股的主承銷商,回歸A股之前布局H股,通過拉高H股在A股獲利,這是外資投行與境外投資者收割A股與H股差價的常見手段,以往在中人壽等公司回歸時都用過這一招。國內監管者對此并不陌生,中石油這樣的標志性企業,理應會處于監管層嚴密的監控之下;用香港與內地的監管規則不同產生的漏洞同樣解釋不通,瑞銀在香港的投資當然適用香港的監管規則,但是,瑞銀此次是在內地市場擔任中石油的聯合主承銷商,難道會對內地市場規則毫不忌憚?難道瑞銀會為了這一單生意,而承擔失去管理層信任、失去內地市場的嚴重后果? 作為較早布局內地市場的投行,瑞銀對中國的政策環境了如指掌。獲得國內首家外資入股、外資管理的全牌照證券公司瑞銀證券,已在中國市場正式開展全面業務。2006年,瑞銀在中國的投行業務收入達到了2億美元,實現了翻番的目標;去年,瑞銀總計承銷中國新股金額為194億美元,超過了高盛的157億美元,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的業務實在是瑞銀的戰略性開拓重點。迄今為止,瑞銀已經全方位涉足QFII、中國金融機構不良債券、投行、基金等交易。令人關注的是,瑞銀的研究報告一再指出,盡管人民幣一次性重估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國政府最終允許人民幣加速升值的壓力依舊存在。在中國布局坐等人民幣升值才符合瑞銀利益最大化的原則。 瑞銀不可能把監管層當傻瓜耍著玩,果真如此,他們將付出不可承受的代價:一是眼前代價,只要監管層像對待港股直通車一樣,立馬可以打亂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布局,或者對瑞銀提出警告,減少市場的波動;二是長遠代價,如此之多的國際投行在逐鹿中國內地市場,只要被稍稍邊緣化,瑞銀就吃不了兜著走。 由此可以推導出一個結論,瑞銀的做法可能被默許。 事實上,此次中石油A股發行,瑞銀配合得天衣無縫。A股發行之前,中石油遭遇了巴菲特減持等一連串利空事件,瑞銀的托盤行為是A股以高價成功發行的保證之一。11月2日,荷蘭銀行亞洲主管黃集蔚斷言,“中石油H股股價在巴菲特減持期間一路上漲,在很大程度上跟一些與國內關系密切的資金為中石油A股回歸造勢有關。20港元的目標價位已經實現,買入資金使命已經完成,中石油未來的上漲動力應該有限”。 中石油成功發行之后的下挫除了對追高被套的中小股民之外,對各方都有利。瑞銀在獲利之后全身而退,而A股市場也如政府與外資機構所愿,回到了相對理性的估值區間。2007年“5?30”大跌前,高盛、瑞銀、渣打等外資行就呼吁中國政府扼制A股市場的漲勢,如今A股市場通過幾輪盤整擁有了一定的投資價值。而境內的機構投資者通過打壓中石油到一定價位,也可以逢低介入,通過中石油玩轉A股市場。 更重要的原因還是A股與H股市場的接軌。為了進行內地與香港資本項目流通的預演,A股市場與H股市場必須接軌,這就需要降低A股估值區間而提升H股估值區間。12月25日,中石油A股股價為31.25元人民幣,H股為14.14元港幣,A/H溢價比為2.26,與前期相比,溢價比在收窄,當A股與H股溢價比收窄到一定區間,投資H股與A股區別不大,人民幣與港幣就可以自然接軌。 瑞銀這只替罪羊的存在,說明H股市場與A股市場一樣,已經成為政策市的組成部分,或者往大里說,成為中國金融整體布局的一個組成部分。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