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三大戰場的王者對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10:46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新浪提示:本文屬于研究報告欄目,僅為分析人士對一只股票的個人觀點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聞報道,新浪不保證其真實性和客觀性,一切有關該股的有效信息,以滬深交易所的公告為準,敬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七年前中國石化(0386.HK,600028.SH)在香港上市時,香港基金經理常問道:“買中國石油(0857.HK,601857.SH)還是中國石化?” 在香港市場,中國石化是后來者,掛牌那天開盤價格為每股1.6港幣,而當天中國石油的開盤價格為每股1.61港幣。雙方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 如今國內投資者同樣面對這個選擇。在國內A股市場,中國石油從本月初登陸,兩個石油巨頭再一次登上同一個競技舞臺。就規模而言,這兩個投資標的扮演國內A股市 場的超級雙核:中國石油市值與盈利第一,中國石化則是主營收入過萬億的老大。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目前股價差異大,兩公司業務的側重點也不同,中國石油長于上游,中國石化偏向下游,但兩公司內在發展動力是一致的。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同為位于快速成長市場中的壟斷性國有石油公司,其發展的最終動力同為中國宏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重化工業進程深入而引致的能源及相關產品需求劇增。 自從1998年兩公司重組改制以來,雙方先是以地域“南北分治”,大部分時間相安無事。雙方激烈的競爭只是最開始時對加油站的收購,而后雙方有太多的共同的壟斷利益和承擔相同的社會責任,所以多年來雙方之間競合的基調是“合作大于競爭”。 但在雙方未來長期的增長計劃中,雙方作為上下游一體化的石油公司都試圖保持自身的優勢,同時將觸角伸向對方優勢領域,以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在這種戰略指導下,地域的界限已經模糊,雙方對市場的攻守都同時指向“更多的競爭”。 戰場一 加油站面對面 加油站的競爭是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之間競爭最直觀的一面。 在國內的許多大城市,可以看到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加油站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 中國石化目前已經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成品油零售網絡,在數量上超過中國石油,在全國的布局上也優于后者。根據公司的半年報,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石化的總加油站數為28,898座,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省份。一位中國石化高層說,零售網絡是中國石化的核心競爭力和未來的利潤增長點,公司要保持在下游銷售方面的優勢,加大現代化物流體系的建設,特別是在中國經濟發達的地區要加大在銷售方面的投入。 中國石油則擁有加油站共18,630座,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但不斷向經濟發達地區滲透。根據東方證券的統計數據,近年來,中國石油的成品油零售市場份額不斷上升。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中國石油成品油零售量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9.0%、31.8%和34.7%。 在這一領域真正可以挑戰中國石化的也只有中國石油。幾年前,成品油價格戰的打響就曾寄希望于中國石油。中國石油也曾經進行差異化定價,在某些地區便宜幾分錢,但都只是臨時性的措施,戰略意義上的威脅不大。 中國石油上游豐富的原油資源在理論上可以為下游提供低成本的成品油,如果為了擴張市場份額打價格戰,中國石油比中國石化有明顯的優勢,后者的原料來源主要是進口高價原油。 但從過去幾年的形勢觀察,兩巨頭的合作遠遠大于競爭,寡頭壟斷成為成品油市場的主題。其結果是:民營加油站的市場份額萎縮,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保持彼此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增長。 由于國內成品油價格長期處于政府限價以及成品油整體供應偏緊,國內油源大部分控制在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手中。盡管雙方都有擴大市場份額的需求,但都不會以犧牲壟斷利潤而進行激烈的競爭。 目前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是由發改委制訂中準價,零售企業可以上下浮動8%,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將油價向上浮動8%已經成為慣例,而其他公司則進行價格跟隨。 目前為止,石油巨頭更多考慮對加油站網絡的優化管理和增值服務。中國石化日前投資15億元進行全國性的加油站改造,除了做好加油服務外,增加了便利店、汽車服務、麥當勞、ATM機,以及加油卡售卡中心等非油品經營項目。 最終可能打破這種僵局的是市場本身。如果國內成品油供應長期偏緊的局面在未來隨著煉油能力和進口配額的持續增加而發生扭轉,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提供油源,定價機制中的價格浮動可以真正起作用,也才有可能促使石油巨頭進行差別化定價。 戰場二 煉油地盤之爭 加油站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過去,而煉油的地盤之爭則正在興起。中國石油是其中最大的挑戰者。 1998年中國石油工業調整,國內的煉油廠以長城為界,分別劃給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直到目前為止,中國真正意義上的上下游一體化石油公司就只有這兩家。中國石化占有51%左右的煉油能力,中國石油占36%,位于第二。根據國家煉油和乙烯發展規劃,中國在今后幾年進入產能迅速擴張階段。到2010年,中國將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萬噸/年,煉油能力將達到4億至4.2億噸/年;增加乙烯生產能力約1000萬噸/年左右,乙烯產能將達到1800萬噸/年。 根據規劃,到2010年,在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珠江三角洲以及西北地區形成20多個千萬噸級別的原油加工基地,原油加工能力占全國的65%;在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和珠江三角洲形成三大石化產業群,產能占全國60%以上。 事實上,沿海經濟發達,對能源需求持續增強,各公司對沿海地區煉油領域的加大投入已經打破了傳統的南北分界。 中海油首先在廣東進入中國石化地盤,該公司1200萬噸/年的惠州煉油廠已經開工建設,將在明年建成。 中國石油也成功地在廣西欽州布點,建設千萬噸級別的煉油廠,加工該公司在蘇丹開采的原油,這個中國石油在南方布局的第一個煉油廠將在明年底建成。 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石油在未來幾年將把煉油戰線擴大到其他數個沿海省市。 對于中國石油而言,煉油能力的擴張有利于公司對整個石油價值鏈利潤的取得。先前,公司以上游石油勘探和開發為最主要的業務,生產出來的原油數量超過其石油加工能力。如果向中國石化出售原油,雖然可以賺到上游的利潤,但下游的批發和零售兩大環節的利潤就流向中國石化。煉油廠煉出來的化工輕油還可以生產乙烯,成為下游化工產品的原料,實現產品增值。所以煉油是中國石油上下游一體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場”,保證價值鏈的延伸,企業的利潤最大化。 中國石油相關人士表示,選擇在沿海布點的考慮是公司將來的煉油能力將超過上游原油的產量。這將是走中國石化模式的發展道路,進口石油將是公司不可避免的戰略取向。 另外一方面,中國石化雖然處于守勢,但公司高層表示,公司將加強煉油、化工、銷售方面的競爭優勢。 中國石化董事長蘇樹林表示,公司煉油企業分布在中國經濟發達的東部和南部地區,已經占據最好的位置。 他表示,公司將抓住機會擴大煉化能力,下游空間會更大。要把長板進一步做長,保持在下游的優勢。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石油作為挑戰者,除了資金優勢外,煉油技術和管理水平都相對薄弱,對進口石油的業務也需要加強。而中國石化對沿海地區市場份額的鞏固和加強是今后主要戰略方向。此外,在整體供應渠道上,中國石化將進一步減少加工國產石油,而更依靠國外的進口石油,從而其在沿海的煉油能力擴張和煉廠的戰略布局將得到加強。而且經過多年的探索,中國石化已經成為亞洲石油現貨市場的老大。 戰場三 四川天然氣的開發競賽 在上游油氣勘探和生產領域,中國石油占有絕對的優勢,但中國石化卻在中國石油的傳統地盤開辟了一塊戰場。 去年初中國石化在四川發現普光氣田取得海相深層天然氣勘探的突破,這打破了中國石油在該地區的壟斷地位,也成為中國石化上游業務“短板不短”最好的注解。 如今四川盆地成為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最佳的勘探開發競賽場地。 中國石油目前還保持著傳統的優勢:在該地區的天然氣產量超過120億立方米/年,而中國石化年產量接近30億立方米。 在下一個階段的競爭中,中國石化將圍繞普光氣田開展,該氣田天然氣產量將在今后幾年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有望達到120-150億立方米。中國石化的普光氣田是在四川盆地迄今為止發現的國內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海相氣田,探明儲量為3560億立方米。 中國石油隨后以普光氣田為標桿也在位于嘉陵江畔的儀隴縣立山鎮發現了海相深層天然氣田龍崗氣田,目前詳細的儲量數字仍在落實之中。 引人注目的是,中國石油還將邀請美國石油公司雪佛龍加入四川天然氣開發的競逐,試圖借助國外技術開發高難度的羅家寨含硫氣田。包括羅家寨在內的三個擬合作開發區塊到2010年時將每年生產天然氣100億立方米。 事實上,真正的戰線在下游天然氣市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加緊對天然氣上游資源的開發無非是對下游市場競爭提供資源保障。 中國石油在我國天然氣市場中占有主導地位,基本形成了覆蓋廣泛的天然氣骨干管網,在西北、西南、華北、華中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區域天然氣供應網絡。 中國石化已經開工建設從四川普光到上海的“川氣東送”管道及向達州、重慶、江西、南京、常州、蘇州等地的供氣專線、支線。工程橫跨東中西部8個省(市),打破中國石油壟斷格局,并利用“川氣南送”管線,把四川天然氣部分輸往南方的珠三角市場,占領華南地區天然氣供應的先機。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