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公司研究 > 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專網 > 正文
 

廣電電子(600002)股改后發展戰略分析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03:10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廣電電子(600002)股改后發展戰略分析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余斌

  一、綜合性顯示器件供應商

  廣電電子(資訊 行情 論壇)的控制股東是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持有37.24%的非流通股。

  廣電電子是一個投資控股型公司,其中對營業收入和利潤影響較大的子公司是上海永新、旭電子、索廣映像、松下

等離子、三星真空電子、廣電液晶和廣電光電子,這些公司的業務多集中在顯示領域,涉及目前已出現的多種顯示技術,包括顯像管(CRT)、TFT液晶(TFT--LCD)、等離子(PDP)、真空熒光顯示(VFD)。

  盡管在各種顯示技術上廣泛布局,不過以規模看廣電電子實際上更偏重于CRT產業鏈。2005年上半年,55.85%的銷售收入來自永新彩管;而CRT產業鏈投資(包括上海永新和旭電子)占公司凈資產的40%以上,高于對其他顯示技術投資的總和。

  CRT產業鏈上的大量投資成就了廣電電子歷史上的輝煌,不過隨著新顯示技術的興起,龐大的CRT投資也日益成為公司的拖累。

  二、主營業務分析:傳統業務面臨替代危險

  (一)技術進步使傳統顯示領域進入衰退

  20世紀80年代傳統的CRT一枝獨秀;90年代中期開始,包括TFT和PDP在內的平板顯示技術取得突破,進入發展時;而進入21世紀后,平板顯示產業繼續發展,開始危及傳統顯示技術的生存空間,我們正進入平板顯示的世紀。

  近年來,TFT技術進步導致的產業投資急劇增加,2004年6月,終于使供需形勢發生逆轉,TFT面板價格出現全線下跌。2004年2季度到2005年2季度,電腦17英寸面板價格從294美元下降到152美元,32英寸電視面板從1059美元下跌到587美元。

  價格大幅度下跌迅速提高了TFT對傳統產品的性價比優勢,TFT銷售數量快速增長,而傳統CRT產品的市場需求加速下降。

  在CRT產業鏈上,彩管和玻殼領域都先后出現不同程度的開工不足,盈利下降。根據華通人的統計數據,中國真空電子行業(主要由CRT類公司組成)的平均毛利率從2003年開始保持持續下降,2005年前3季度則出現了少見的行業整體虧損。

  顯示行業衰退通常是周期性的,不過對于傳統的CRT技術而言,本次衰退則可能沒有盡頭。主要原因在于,CRT技術商用超過了50年,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生產基地也已經在中國聚集,所以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制造成本上可以挖掘的空間都比較有限;LCD目前的產業化技術進步則還在持續,生產還集中在韓國、臺灣等成本比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其技術和成本都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我們認為今后CRT的劣勢會更明顯,被平板顯示技術取代的趨勢也只會加強,不會停滯,平板顯示時代已經來臨。

  全球顯示器件廠商都在進行從傳統CRT技術向平板顯示技術的轉型。日本公司也在2000年到2004年逐步完成了產業的轉型,目前日本公司已經基本從CRT產業中退出。

  (二)永新難以走出困境

  廣電電子在CRT產業鏈上的投資主要包括上海永新和旭電子。

  上海永新主要生產彩色顯象管(CPT),產品規格從21英寸到34英寸都有。永新被廣電電子控股,其銷售也是廣電電子主營收入的主要構成。

  行業衰退大背景下,2005年上半年永新出現嚴重虧損,實現銷售收入7.3億元,同比下降60%;毛利率也大幅度下降,除個別品種以外毛利率均為負數,虧損近2億元。3季度盡管銷售收入有所回升,但產品價格之低使毛利率繼續下降,虧損幅度仍在增加。

  永新的虧損是中國CRT行業的縮寫,2005年國內各大彩管公司也都陷入虧損。盡管最近彩管市場狀況有所好轉,不過長期看,CRT前景不容樂觀。

  彩管的資本性開支大,設備需要較長的折舊期間,所以我們認為廣電電子在CRT上的投資面臨減值壓力。

  永新的嚴重虧損同時使公司的整體業績出現虧損,并可能成為未來融資的障礙,影響公司未來發展計劃。

  旭電子是廣電電子參股的一家公司,主要產品是彩管的上游材料------玻殼。玻殼與彩管是上下游關系,由于庫存調整一般是從下游到上游傳遞,所以玻殼的景氣變化滯后于彩管。2005年上半年旭電子的盈利大幅度下降,而3季度也出現較大的虧損。

  旭電子的控股股東------日本旭硝子是全球最大玻璃制品公司,目前占全球PDP基板市場的90%,全球TFT玻璃基板市場的30%(全球第2)。旭硝子的TFT玻璃基板采用浮法玻璃技術,其玻璃毛片大多數在日本本土生產,而后工序的研磨、清洗則可以在面板生產地附近分散進行。由于面板產業正在向中國尤其是長江三角洲轉移,全球玻璃基板廠都準備等中國面板廠達到經濟規模后到中國投資建廠。我們相信旭硝子最終將在中國生產平板顯示器件用玻璃材料。我們認為旭硝子將為旭電子產品升級和產業轉型提供技術來源。

  (三)PDP技改后趕上好市場

  上海松下等離子是廣電電子的參股43.01%的公司,控股方是日本松下電器,主要產品是等離子模塊和電視整機。公司1期投資形成了5萬臺的年生產能力,2004年2期項目完成后生產能力提高到24萬臺/年,目前上海松下成為松下PDP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

  2005年3季度松下PDP全球份額為27%,排名第2,它擁有很多PDP技術,由于上海生產基地在松下PDP中非常重視,技術引進也比較積極而頻繁。2005年上半年上海松下等離子進行了生產線技術改造以適應新產品“VIERA”(新視覺時代)的生產需要,該產品在處理器、驅動器、顯示屏3個方面采用松下的獨有技術,提高了屏幕的發光效率和節能效果,顯示色彩也從10億色提高到80億色。

  2005上半年的技術改造是對生產線的重大提升,也影響了大部分時間正常生產,導致上半年上海松下等離子僅實現銷售收入5.32億元,虧損1.2億元。不過,“VIERA”于2005年7月15日發布,8月上海松下等離子就實現盈利。

  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認為強勁需求使2005年第3季全球等離子電視面板出貨量年增118%(季增37%),為190萬片,創單季歷史新高紀錄;銷售額年增長57%(季增29%)至16億美元,也創單季歷史新高紀錄。PDP在2005下半年將轉為供不應求,到2006年第4季供給短缺比例可能高達兩位數。以目前的市場狀況判斷,我們認為上海松下等離子很有可能成為廣電電子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的重要盈利來源。

  從市場定位上講,PDP技術主要應用于40英寸或更大尺寸的領域,因為PDP在大尺寸的制造成本仍優于TFT-LCD,而各項性能實際上也毫不遜色于TFT-LCD。PDP具有固定投資較低的優勢,其制造成本低于TFT-LCD,不過由于技術本身的限制,它在小尺寸上難以達到較好的分辨率,只有在40英寸以上的尺寸,PDP的成本優勢才能發揮。

  有人認為TFT生產技術不斷升級,使大屏幕液晶電視成本長期下降,有可能擠占等離子的市場,使PDP和TFT的傳統分界從40英寸提高到45英寸。我們認為這種過程是比較緩慢的。因為,PDP主力產品是42英寸以上尺寸,而目前定位該尺寸的7G生產線還沒有大規模投產,所以短期內TFT和PDP在40英寸以上尺寸市場的競爭不會十分激烈,況且PDP本身也在進步,新的生產技術將提高產品性能而又降低生產成本。我們認為在大尺寸顯示領域將是PDP和TFT共同存在,互有側重。

  上海松下等離子是廣電電子在平板顯示產業上的重要布局方向。

  (四)TFT開局不錯有待規模提升

  TFT產業向中國轉移是趨勢

  TFT的生產技術正在逐漸進入成熟階段,按照一般的電子產業發展規律,TFT產業未來將開始向中國轉移。在中國大陸,尤其是長江三角洲地區我們看到TFT的下游產業已經具有世界級規模,TFT中國制造將大大減少整體產業鏈生產中的運輸成本,加上TFT在中國制造還享受勞動力、土地、稅收、政府支持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我們認為TFT中國制造具有成本優勢。

  對中國TFT的擔心,主要源自對配套產業的擔憂,這也是中國TFT產業發展初期的實際情況。不過,我們認為隨著TFT面板生產線陸續在中國大陸投產,配套產業將陸續跟進,環境會持續改善。我們看到背光源已經頗成氣候,驅動電路IC也已經開始在中國生產,最近業界又不斷傳出彩膜和玻璃基板廠準備到大陸投資的消息,這表明配套環境的改善正在進行。通常上游配套產業具有更大的經濟運行規模,所以我們認為一旦廣電NEC再投入第2條生產線,完整的上游配套產業就指日可待。

  廣電NEC有好的開始

  廣電電子在TFT上的投資體現為上海廣電光電子有限公司的18.75%股權。上海廣電光電子有限公司則以75%的股權控股廣電NEC,后者是TFT-LCD面板生產商,由日本NEC提供生產技術和管理,該公司擁有1條目前在國內最先進的5代TFT生產線。

  廣電NEC位于上海市閔行區莘莊工業區,1期規劃面積120萬平方米(包括欲留用地),已經建成的1期用地21萬平方米,而規劃的3期總共將占地700,000平方米,其余的地塊今后將留給玻璃基板、彩膜等配套產業。

  廣電NEC的發展比較順利。廣電NEC于2004年4季度開始試生產,設計產能是5.2萬大片/月,近期已經達產,產品的一次直通率也達到9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5年9月廣電NEC開始盈利。

  規模還需要快速提升

  盡管廣電NEC在15英寸電腦用面板的出貨量已經占全球的40%,不過其總規模和國際一流廠商的還有很大落差,甚至也小于臺灣的2線TFT廠商。由于面板行業具有非常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我們預計廣電NEC具有很強烈的擴產動力,以提升成本競爭力。廣電NEC有計劃在2006年底以前投資近4億美元將現有生產線的設計能力提高到8.5萬張大片/月。

  其他投資的公司包括索廣映像、揚子江投資(微波爐、磁控管)和一些房地產企業,這些投資大多數業務穩定,對公司未來發展影響不大。

  三、資產出售和戰略轉型將提升公司價值

  2005年11月廣電電子在股改期間準備將上海永新、電器和管理分公司、嘉匯達房地產等資產向廣電集團和電氣集團轉讓,涉及總金額約13億元。我們認為這些交易將提升公司的整體價值。

  (一)出售永新意義深遠

  廣電電子在永新45%的股權將以評估值7.97億的基準價格出售給廣電集團。

  我們準備以目前交易的CRT類公司為參考,判斷該項資產轉讓的意義。

  國內上市的公司中業務性質與永新最接近的是彩虹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安彩高科(資訊 行情 論壇)、寶石(資訊 行情 論壇)、咸陽偏轉(資訊 行情 論壇)和賽格三星(資訊 行情 論壇),這些公司都從事單純的CRT鏈上的業務,其他業務的比重較小。不過,我們認為寶石和咸陽偏轉市場定價偏高,不具有持續性,賽格三星具有三星系的概念存在溢價;只有彩虹和安彩高科都是單純的內資的CRT類公司,研發能力也與永新類似,它們與永新具有比較好的可比性。

  由于彩管行業中絕大多數公司處于虧損狀態,PE的比較已經沒有意義,PB才是我們更看重的指標。安彩高科和彩虹股份都在0.5-0.6的PB區間交易,考慮到A股本身有流通權溢價,以及大尺寸彩管業務受到的替代壓力更大,我們認為給予永新的CRT資產0.5倍PB是比較合理的(2005年11月14日彩虹股份的控股公司------彩虹電子在香港市場的PB為0.19倍)。

  以0.5倍PB為基礎,出售永新將使公司實際價值提高約4.48億(7.97-6.99×0.5),相當于每股0.48元;考慮到上海永新仍處于虧損,假定調整下半年虧損3億元,出售永新將使公司實際價值提高約0.41元每股。我們認為出售永新是筆不錯的交易。

  出售永新還將減少廣電電子因CRT業務而出現虧損的可能,我們認為該項資產的出售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深遠的意義。

  (二)分公司出售是黑白顯象管剝離

  管理分公司、電器分公司主要生產的是黑白顯象管電視機產品及其顯像管與電子槍。在上海這個運營成本很高的地方生產黑白顯象管沒有經濟意義。2個分公司2002年以來的銷售收入呈現下降趨勢,而虧損則一直在上升。我們認為該項資產出售實際上剝離了黑白顯象管這個夕陽產品,也可以看成剝離了一個費用中心。

  嘉匯達的資產是溢價出售。我們認為該項剝離使公司專注平板顯示的戰略更加清晰,另外這也可以為平板顯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

  (三)全面向平板顯示公司轉型即將開始

  廣電電子的發展戰略是以新型平板顯示產業鏈為核心,實現由傳統顯示器業務向新型平板顯示器及其上游配套業務的全面轉型。

  我們認為剝離傳統顯示器業務是其戰略實施的第一步,其獲得的大量資金將用于平板顯示技術的發展上。目前廣電電子在各種主要的平板顯示技術中都有投資,其中比較重要的是PDP和TFT。

  目前廣電電子在PDP上的投資更大。盡管上海松下等離子剛完成了對PDP生產線的技術改造,不過TFT的快速進步使PDP也處于不斷技術升級的壓力中,所以我們認為PDP還有后續的投資,本次資產剝離的資金將部分用于PDP事業發展。

  廣電電子在TFT上的投資目前仍限于對廣電光電子(廣電NEC的控股方)的投資1.5億元。不過,我們認為目前廣電NEC對規模擴張非常急迫,只要現有的5代生產技術基本掌握,廣電NEC就會盡快對生產進行擴產改造進而投資新生產線。廣電NEC今后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巨大。

  (四)平板顯示公司應該獲得更好的定價

  我們認為廣電電子將通過資產剝離和后續在平板技術上的投資,而逐漸成為一家平板顯示器件公司。

  我們發現即使在臺灣這個比A股定價更低的市場,二線TFT公司華映、廣輝、彩晶定價也有0.63-0.73倍PB,這比彩虹股份和安彩高科的PB更高(如果考慮到A股含權,差距可能更大)。我們認為這種定價差異只能表明

股票市場對平板顯示產業的公司前景更加看好。

  我們認為資產出售以及整個業務向平板顯示產業戰略轉型的過程中廣電電子未來預期在提高,廣電電子合理定價水平也應該在這種戰略轉變中提高。

  股價基準日:2005年11月10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